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的苏州博物馆,这座投资达3.39亿元的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2)

享誉世界的贝老先生,他收山之作的大门,竟是如此简单,简单得有如小孩画的简笔画,就是一个墙的豁口,加了一个两面坡的棚架一切文化的、历史的、门第的、或“意味”的装饰通通去掉了,门,只是供人出入的、一个内与外的界限,仅此而已。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3)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设计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成为展示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苏州是贝聿铭的出身地,贝老多次回忆幼时在祖业狮子林穿梭游戏的童年,如今能为苏州设计一座博物馆,正是晚年心愿所归、同时该馆亦是他收山之作。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4)

前庭,满目还是一个“简”,粉墙围合出来的一个敞庭,中轴通道铺的是青石板,不走人的地方铺的就是碎石,一棵树、一根草也没有。前庭除了拍照之外,游客显然是无需停留的。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5)

博物馆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感觉是现代,有和式的风格,和贝聿铭的其他建筑作品一样,喜欢有突出的线条分割不同的面,给人以丰富的视觉穿透力和层次感。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6)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7)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8)

贝聿铭酷爱三角几何造型。博物馆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9)

门厅,面积不足200,中空,高窗,采光充足,除一个悬吊的钢框吊灯之外,没有任何装饰。北向用玻璃开穿墙面,可见后院景色。看来门厅的功能定位,只是满足小规模人流的分流和稍事休息。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0)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1)

红陶甑 马家浜文化 草鞋山出土

红陶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2)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老的名言。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3)

“随方置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是明代文人对室内摆设的审美要求,同时也是晚明苏州文人文震亭所著十二卷《长物志》所言。12卷《长物志》分述室卢、花木、水石、禽鸟、书画、石榻、器具杂品之属、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其中一卷记载了20余件家具,一切都有详细的造型、尺寸、装饰和作法。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4)

作为明代文人聚集之所,贝老规划设计了「明书斋陈设」空间,现代版的书架、几件明代家具,一个可以兼具知性与美感的书斋生活世界,参观者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对生活美感的追求,甚至成为比读书、考取功名更为重要的追求。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5)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6)

青花釉里红桃子天球大瓶 清雍正

此器口微撇,长颈,假圈足,腹部丰满浑圆,似天体中的星球,故名“天球瓶”。整器比例合度,假圈足处理光滑,画面以青花绘桃树,桃叶,勾勒花、桃,釉里红色作花蕊、花瓣之色,大小寿桃九只。釉里红的烧造技术高超,釉厚处呈微黄绿色,显出了寿桃的成熟感。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7)

青花缠枝葡萄纹大盘 明永乐

永乐青花折枝葡萄纹大盘为御用之品及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亦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8)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框花鸟罐 元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宋元时期,磁州窑为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产品种类繁多,器物造型古朴、挺拔,装饰艺术生动、豪放,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艺术魅力。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黑花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瓷器由胎装饰向彩装饰过渡的逐步完成,开创了明清青花、五彩瓷发展的新纪元。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19)

抹红青花海水龙纹大盘 清乾隆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20)

粉彩松鹤延年图鹿头尊 清光绪

器敛口,垂圆腹,圈足。颈肩部饰对称鹿头耳。器身通景粉彩绘松鹤延年图,外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松鹤图体现了古人祈福求禄,逐寿求祥之意,寓意松鹤延年。鹿头尊始烧于清雍正时期,为后世遵循,成为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乾隆、嘉庆、道光、光绪、民国时期有烧制,尤以光绪、民国时期器物较多。此器为光绪时期的代表作。

苏州博物馆西馆奇妙游(大巧若拙苏州博物馆)(21)

行书扇页 清吴云

吴云,字少青,一作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别署醉石、二百兰亭斋等,浙江湖州人。举人,官镇江、苏州知府,笃学考古,曾藏《兰亭序》二百种,齐侯罍二。善书能印,为清代金石家、鉴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