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1)

《饮食男女》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在这个世界性的大文化中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中西方两国之间各种文化以及环境的不一致,使得二者在饮食文化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通过分析李安导演的影片《饮食男女》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思考其影响因素,得出二者的差异与地理环境、观念、以及习俗等等因素有关。虽然中西饮食文化有所差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使得两种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生碰撞、交汇,共同为全人类文明增姿添彩。

中西方饮食上存在的差异与融合

中西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以及思维方式,这都对自身的饮食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饮食通常都要讲究一个“美”字,无论是食物的口味还是对菜式的讲究,都有着色香味俱全的美性要求。哪怕有些食物在营养方面不够充分,甚至吃了还会有些副作用,但是只要这道菜色泽美、造型佳、口味好,国人们也是会很满足的去享受这道菜品。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2)

中餐

包括孔子在《礼记》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以看出国人对饮食的重视。

当然在色香味这三者中,味道才是关键,才是最重要的核心,这就是中国美性饮食的观念。例如在电影《饮食男女》中,主人公所烧出来的一大桌菜肴里面,各式各样的菜品都有,红绿相间的色彩搭配也是恰到好处,所以形容中国烹饪过程属于技艺型,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之美是十分恰当的。

反观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可否认一点就是西方同样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但是不同的是,他们比较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注重膳食搭配。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所吃食物的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要求极高,有营养的食物对他们而言是更有诱惑力的,所以相对来说食物的色、香、味等等对他们而言就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中西方在饮食上的差异也是各式各样。比如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习惯用筷子夹菜,而西方人是游牧民族,多数以肉食为主,所以用刀叉的人更多。又如在中国,客人们前去赴宴的时候,一般都不会严格守时准时到达,迟到半小时之久都会被理解。

但是,这种姗姗来迟的现象在西方国家眼里则是一种对主人及其他宾客的不尊重。虽然二者在饮食文化上有着种种差异,但也都体现着自己国家生活的丰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3)

老朱

中西方在饮食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但是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当筷子遇上刀叉,两种文化肯定也会相互传播、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例如像麦当劳、肯德基、咖啡馆等快餐店也是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在今天,我们身边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有各种特色风味的传统国式餐厅,同样也有着各式各样的西式餐厅,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当然,中餐的口味在西方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广泛认可,其中口味各异的八大菜系也是世界闻名。包括在《饮食男女》中许多使用到的食材也是从国外引进中国来的,二者在吸收对方文化的同时又赋予了外来文化以本民族的特点,这对中西方饮食的创新也是起着重要作用。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4)

西方饮食

不同环境、观念以及习惯下的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是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气候环境上也不尽相同。其中,中国是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饮食上基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以海味为主,山区百姓们则以野味和山珍著称。

再加上本土的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等气候,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中国人在饮食习惯上也是主要以素食为主,常把米、面作为主食。例如在电影《饮食男女》中也是一样,台北的名厨老朱在烧菜的同时,也是要洗米煮饭的。且影片中出现的食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极为丰富,这也与中国地理位置影响下的农耕文明有一定关系。

对于西方国家的地理位置来说,他们基本上气候都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种气候更加适合畜牧业和海产品的发展,西方人也是借助此气候条件进行畜牧业的养殖。

当地广阔的牧场和海洋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牛、羊以及各种海产品,所以相比之下,西方人常吃的蔬菜品种则就显得比较有限,一般只有吃土豆、胡萝卜、西红柿、生菜以及西兰花等等。所以说地理位置环境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的。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5)

西餐

中国人在宴请客人的时候也是讲究排场体面,基本上都准备满桌美味佳肴,酒菜越丰盛,就越能说明主人好客;饭菜越珍贵,就越能体现主人身份的高贵。但是这同时也反映我国的一种不重视节俭的民俗民情,我们在饮食方面的爱面子、讲排场这种观念还是需要改进。

例如在电影《饮食男女》中老朱和三个女儿一起吃饭,饭桌上也是摆满了松鼠鱼、蒸腊肉、鸭胗、鱿鱼片等各式各样的大菜,一顿下来肯定是吃不完的。

但是这一点在西方就有不同的表现,在宴请客人的时候,西方人在饭菜安排上一般也都较为简单、随意,每一份饭菜都要求吃完,从不奢侈浪费。遇到客人来家里,也不会说要摆上山珍海味才会显得自己有面子,这也是与我们国人不同的一点,甚至连盛大的西餐宴会上,通常也只有六道菜左右。

此外,在服装观念上,中国人与西方人也是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人在赴宴时穿着就比较随意,一般我们只要穿着平时所穿的衣服就可以了,不用刻意的去装扮一番,且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去选择穿正式的衣裳。但是西方人在赴宴时穿着相对而言就更加的正式、得体。

男士基本会穿上白衬衫,打一条领带,外面加一件西装,再配一双黑色的皮鞋。对于西方女士而言,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佩戴上首饰和耳环。此外,如果是去高档的餐厅,是不可以穿休闲的服装的,但是中国人在饮食时一般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6)

西方人用餐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由于中西方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使得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有了很大的差别。例如中国人吃饭的时候惯用聚餐制,一到饭点,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架一个圆形的餐桌,进行就餐和交流。

在《礼记礼运》中就有记载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以看出国人对餐桌上的礼仪还是十分看重的。

且圆桌也是有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像在电影《饮食男女》中,一家人也是围坐在圆桌前,女儿们品尝着父亲心意满满的一桌菜。这种宴会形式不仅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团结、和睦的思想氛围,而且也能让大家一起食用品美味佳肴,给人心灵一种欢快、美好的享受。

但是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不像我们国人一样时间感不强,一日三餐都十分讲究,一般都是要吃热的饭菜,而且饭菜要美味。相反,西方人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与时间观念让他们早上和晚上一般都习惯吃凉的食物,中午才吃热的。只有“快”才能节省宝贵的时间来工作,“快”就是他们追求的生活节奏,这也是快餐在西方十分盛行的原因之一。

刀叉和筷子哪个好吃(筷子遇上刀叉透过饮食男女)(7)

快餐

且西方人在进食方面奉行的是分餐制,请客吃饭的时候也是各点各的菜,吃自己盘中的食物,朋友聚会付账时一般情况也是AA制,各付各的钱,将个人权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宾客们也不会被自己固定的座位约束、拘泥端坐,可以自由地走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个人对宴会食物的喜好,也是方便主人与宾客之间情感和信息上的交流。

总结

由于每个国家之间的习俗、环境、观念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中西饮食在观念、方式等方面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电影《饮食男女》也是反映了中西双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中国独特的、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也令许多国人们叹为观止

当今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西国家在各个方面的联系也是比以往要来得更加紧密,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将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两种饮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必然也会促进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以及文化合作。

参考文献:

1.《西方饮食在中国》

2.《西方传统节日与文化》

3.《吃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