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地理位置上不难看到,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追溯历史中日两国间有着友好的交往,《汉书》中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的描述,指的便是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唐钱起的《送僧归日本》乐府诗,“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一句便表达出对于日本僧人的欢迎,同时也证明唐朝国力强盛的环境下,遣唐使和僧人纷纷前来学习文化、技艺等知识。我国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日本人抱以热情的态度,让两国文化和谐交融。

01

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将两国古时便有的情谊打破,以战争的方式轰开我国国门,亚洲各国深受其害。我国在日本膨胀的扩张野心中遭遇伤害,但国民心中那份对于国家的热爱,伴随着对和平的向往,驱动无数爱国志士为国献身,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面前的不竭斗志。

日本战败后苏联如何处置俘虏(苏联抓住大量女兵)(1)

日本战败后苏联如何处置俘虏(苏联抓住大量女兵)(2)

日本经由明治维新快速促进国力发展,但受限于狭小的国土面积,难以快速发展,这和日本未来的发展预想相悖。加上日本的资源并不丰富,在军国主义的促使下,日本便发动了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随后日本大举进攻,其战争目的便是通过战争获得利益和资源,让国内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化解,以至于步入更为强大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日本在东南亚搅起了浑水,在多个战场的开辟下点燃了多条战线,这样的膨胀野心却并没有强大兵力支撑,因为后期日本兵力匮乏,根本无心在多条战线上应战。可已经陷入战争泥潭又怎么能全身而退?

02

日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兵力支撑,甚至开启了洗脑模式,在国内大肆宣传战争正面影响以获得更多人支持,出动了不少娃娃兵和女兵。女人、孩子本该和战争无缘,但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战场形势,日军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措,借由降低征兵标准,实行全民征兵政策,只要拿得动武器的人都要上战场。因为环境的影响,似乎不上战场就是国家的“废人”,导致战场中出现了壮年男子以外的战斗力量。这一举动虽然现代看来让人难以接受,但孤独一掷的做法确实为日本争取到了一定作用。

日本战败后苏联如何处置俘虏(苏联抓住大量女兵)(3)

最为基础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兵源短缺的问题,但是没有底线的征兵让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毕竟孩子和女子本身就不具备专业的战斗力量,不少人经过几天训练就奔赴实战,这样的士兵如何能为日本争取到胜利?结果无需多言,在德国遭遇失败打击后,失去了最为重要盟友的日本也陷入了失败的局面中。

03

苏联作为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将德国人赶出国门后将目标瞄准日本,联合其他国家将已经濒临崩溃的日本击败,还俘虏日本士兵几十万。这些带来了苦难的日本士兵,被苏联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荒无人烟、气候苦寒的条件下,很多人还没等到归国就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而士兵当中的女兵更为凄惨。

日本战败后苏联如何处置俘虏(苏联抓住大量女兵)(4)

女兵们的身体素质偏弱,在面临较为困苦的环境时,身体的抵抗能力很差。加上不少强征入伍的女兵本身还是未成年,寒冷的西伯利亚对于她们而言无疑是人间炼狱。在长期的劳作中,她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身心都受到了折磨,即便是苟活于世,也整日如行尸走肉一般失去生命的意义,这也算是苏联给出的一种惩罚,报复日本犯下的罪恶。

日本战败后苏联如何处置俘虏(苏联抓住大量女兵)(5)

结语

战争本身的残酷性显而易见,日本鼓吹人民参战的做法,本就是掩盖侵略目的的举动。可怜那些战斗力很弱的孩子和女子,本应该享受快速发展的美好生活,但在战场中身不由己,还给他国人民带去苦难。审视历史,那些充斥着黑暗的时期更应该被我们铭记,让我们在认识到历史残酷一面之外,更积极地追逐美好生活,推动国家国力发展,不再步入类似困境。

参考文献:

《送僧归日本》

《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