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ebble 智能手表曾是众筹募资网站 Kickstarter 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作为现代智能手表的鼻祖,Pebble 最初凭借独特背光式电子纸屏幕和交互曾收到过无数的赞誉。

不论是 Pebble 标准版还是小幅升级的 Pebble Steel 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一代的时候 Pebble 就是宣布销量已经突破了 100 万。2014 年 11 月,Pebble Steel 还被 The Verge 评为最好的智能手表。

pebble售价(从拒绝7亿美元到)(1)

pebble售价(从拒绝7亿美元到)(2)

  • 2015 年,手表大厂 Citizen 有意出价 7 亿 4000 万美元收购 Pebble。

  • 2016 年 Pebble 2 新产品上线前,Intel 曾经出价 7000 万美元收购 Pebble。


  • 而作为 Pebble 公司的潜在买家之一,同是硬件可穿戴公司的华米创始人黄汪最近写出了自己对于 Pebble 这件事的看法,以下是全文,极客公园已授权转载。

    在没有乔布斯的时代微光前行——谈谈 Pebble 之死

    最近 Pebble 终于公布了它拆分变卖、关闭公司的消息。作为 Pebble 公司的潜在买家之一,我从 Pebble 提供的公司财务数据和运营数据中看到了一个血淋淋的智能硬件创业样本。其实 Pebble 不是第一个倒下的,接下来还会有更重磅的智能硬件公司倒下。

    问题出在哪?

    1、很多欧美智能硬件公司远离中国这个供应链中心、制造中心,造成研发效率低下,成本控制能力差;我常常举例说小米手环的电池 5 元人民币,但是 Fitbit 电池 1.5 美元的例子,其实远远不止于此,无论开模具,还是试产,远在硅谷的创业公司老大们,根本不知道深圳的工厂和供应商那里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我分享过很多次,在此就不多说了;这是亚洲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抓住。为什么?请看第 2 点。

    2、很多中国智能硬件公司缺乏创意和产品定义能力,靠研(shan)究(zhai)欧美同行的东西,一不慎就学(chao)习(xi)错了对象,掉进了同样的坑里。曾经有一家跑步 APP 公司学(chao)习(xi)Jawbone UP 智能手环,结果 Jawbone 产品本身就有非常多的问题,返修很严重,这家 APP 公司的手环抄得苦不堪言,就此草草收尾;我最近又听到一些创业团队老大说,「咱当年也做过硬件」,「现在还具备做硬件的能力」云云,我都当作没听到。连抄都不知道找对的抄,可见你差到什么程度。无知者无畏。

    Pebble 是被其它创业公司抄死的吗?不是。

    深圳有大量非常有经验的硬件团队,他们识货、勤奋、技术扎实,以所谓的 2-8 定律,做到国外产品 80% 的功能、却只有国外产品 20% 的定价,山寨机时代,屡试不爽,无往不利。我曾经度过了十年的这个残酷的战场,在暗无天日的产业界里,无论你出什么功能,都会被别人抄袭,抄袭者不仅有产品制造工厂,还有芯片设计公司,因为 IC 公司可以做 turnkey,做更大规模的复(chao)制(xi)。

    然而,世界变了。

    3、消费升级的世界,需要品牌+性价比+洞悉消费者需求。你可以感受到,乔布斯死后的这些年,手机产业仿佛又回到了苹果手机没有发布前的诺基亚时代,每家手机公司只有缓慢的进步(「微创新」)。大家没有了学习的对象,对于变化太大的新功能没把握,都不敢赌,赌输的代价可能是几百亿的公司崩溃。高通、Google 虽然有钱,但是它们缺乏乔帮主整合各类技术创新、洞悉用户需求的超强能力。

    Pebble 死于什么?Pebble 并不死于欧美公司常见的成本控制问题,相反,我惊讶地看到它非常强悍的 BOM 表,物料成本控制得非常好。其实,Pebble 最大危机来自于太迟意识到产品定义出了问题。

    我曾经问 Pebble 创始人 Eric:你知道要转向运动品类吗?他说:我知道,但是要下一代产品。我说:你迟了。他已经没有机会翻盘。他的前路已经站着不但精准定义产品、而且卖得很便宜的对手。

    pebble售价(从拒绝7亿美元到)(3)

    Pebble CEO Eric Migicovsky

    今天,Pebble 之死,提醒我们:硬件创业尽量离供应链和制造中心近一点儿;招募扎实靠谱的硬件团队很重要,但抄袭欧美的时代过去了,抄无可抄,不要再抄;建立自己挖掘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一起努力吧。在没有乔布斯的时代,我们只好微光前行。

    (编辑:Rubber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