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吴起列传》,对孙子膑脚的遭遇深表同情,对庞涓的嫉妒与残忍深表厌恶与痛恨。

司马迁考证,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其真名不可考。膑,又称刖刑。古代挖去膝盖、断足的酷刑;孙膑膑脚,是被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孙膑以刑为名,意在明志,不忘雪耻。

孙膑曾与庞涓是同学,同学兵法。据说老师就是神秘的鬼谷子,他还有两个著名的学生: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庞涓急功近利,掌握些皮毛就到魏国求官,经过一番操作,深得魏惠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

仕途顺遂的庞涓也有隐忧,求学时就自以为才能不及同学孙膑,未来孙膑不管是对手还是同僚,都是自己的威胁。正所谓无毒不丈夫,庞涓就暗中派人请孙膑来“叙旧”。

同窗相见,把酒言欢。庞涓表面上极尽地主之谊,美酒佳肴,热情周到;孙膑生性纯良,不识人性之罪恶,大谈用兵之法。庞涓的嫉妒之火被点燃,燃烧,爆炸:

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斩断双足,就不能到战场领兵打仗;脸上刺字染墨,一辈子抬不起头示人;再有满腹谋略也不可能出人头地了,想用这种方法,把孙膑隐藏起来,不被天下人认识。好毒辣、好残忍的嫉妒心!

屈原和韩非子简历(读史记孙子膑脚)(1)

所幸的是断足、黥面也没能使孙膑屈服。13年后孙膑率领的齐军打败了庞涓的魏军,俘虏魏太子,庞涓羞愧自杀。“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是对孙膑的赞扬,也是对庞涓的批判。

与孙膑一样,韩非也被同学所害,但比孙膑更悲惨的是,韩非被李斯直接毒死,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韩非与李斯都是稷下学宫荀卿门下的学生,毕业后李斯入秦,韩非是韩国公子,回国效力。秦王嬴政十四年,秦王读到了韩非的《孤愤》《五蠹》,深为叹服。

秦王见了韩非,相谈甚欢,这引起丞相李斯的嫉妒。李斯自认才能比不过韩非,如果韩非被重用,位置不保。怀着同样心思的还有上卿姚贾,俩人密谋,先后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说:

“韩非,韩之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他们的意思是,韩非是韩国公子,秦要灭韩,韩非肯定帮韩不帮秦,这是人之常情。既然不能用韩非,留下来就是给自己留祸患,不如给个罪名,按法诛杀。

屈原和韩非子简历(读史记孙子膑脚)(2)

嬴政虽然欣赏韩非,但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就下令给韩非定罪,下狱。李斯害怕嬴政后悔,即刻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令自杀。嬴政果然后悔了,当下令赦免令时,韩非已经被李斯毒杀了。李斯为一己之利,戕害昔日同窗,其人性卑劣可见一斑。

屈原在《离骚》中愤懑地指责小人对自己的构陷: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

看字面很像宫斗剧的戏码:一位品行高洁的美女,面对众女因妒生恨的恶语中伤,无可奈何。但这位“品行高洁的美女”正是屈原自比。“众女”比喻“谗言小人,“蛾眉”比喻“贤才”,“谣”指诽谤,“琢”指谗诬, “淫”指行为不端。

令屈原愤慨的是:“小人们嫉妒我的贤能,反造谣诬蔑说我是淫邪的人。”

上官大夫就是这样造谣诬蔑的小人。其与屈原官职相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怀王让屈原起草宪令,被上官大夫看到,想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因此,他就进谗怀王:“大王派屈原制定法令,每次法令一公布,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怀王听了很生气,从此疏远了屈原。

王怒而疏屈平。

怀王停了屈原左徒的职务,降为外交使臣。后又遭流放,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最后流落到汨罗江边,在得知楚都郢被秦攻陷后,抱石自沉汨罗。

屈原和韩非子简历(读史记孙子膑脚)(3)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司马迁垂泪是悲伤其报国无门,敬其爱国之情,也有对小人的愤慨,楚王不察的怨愤吧。

因卓然超群而被嫉妒的还有汉文帝时的贾谊。

汉文帝平息诸吕后急需人才,诏告推荐“明于国家大体,通于人事始终,及能直言极谏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如发现确有辅佐之才就提拔录用。这样的考试确实造就了一批人才,贾谊就是最杰出的一位,被文帝召为博士。

朝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当文帝下诏令让朝臣出对策,诸老先生回答不上来。20多岁的贾谊却对答如流。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又说不出的对策。同朝的年轻人也心服口服,认为比不过贾谊。其中《治安策》一文被毛泽东称赞为“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孝文帝说(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超迁,破格提拔。太中大夫,掌管议论。这样很多年长的官员都在贾谊之下了。

贾谊修订的“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礼仪制度,得到文帝的认可。其中,色尚黄,数用五,官吏名称也都与秦有所改变。许多律令的更定、列侯都回到封国等都是贾谊提出的。

屈原和韩非子简历(读史记孙子膑脚)(4)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公卿之位,三公九卿是高级管理层。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都是汉开国老臣,他们对文帝这么重用孙子辈的贾谊着实不爽。所以,轮流到文帝那里“告状”,“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等大帽子满天飞。

文帝以后不提公卿,不用其议,逐渐疏远了贾谊,并打发贾谊当了长沙王的太傅。后改为梁怀王太傅。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几年后,怀王骑,堕马而死。贾谊自责看护不利,忧郁而逝,年仅33岁。

司马迁在《扁鹊仓公列传》中说:

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

说明,嫉妒不止存在于女人之间,也存在于男人之间。神医扁鹊之死,也是遭秦太医嫉妒,而找人暗杀:

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嫉妒是人性中的负面情绪,有些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出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心理状况,然后产生出一种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如果不加管理,就会加害被嫉妒者,制造出一段段人间悲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嫉妒是人的天性,它可以很快变成一种邪恶并导致不幸和痛苦。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幸福生活的大敌,像制止任何恶念一样,熄灭这个中烧的妒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