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常州录安洲长江码头开启直航日本首条集装箱班轮。班轮由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共投入两条1049TEU舱位的集装箱船舶对开,船长143米,船舶总吨9590吨。班期为每周一班,每周六下午靠泊,每周日上午离泊。班轮直达日本OSAKA (大阪)、KOBE(神户)、TOKOY(东京)、YOKOHAMA(横滨)、NAGOYA(名古屋)五个基本港。
常州港-日本直航航线的开启,是我市确立“以港兴市”战略目标以来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无论是从服务我市外向型经济,还是增强常州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以及港口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促进作用。
背景:从大力建设到推动发展,常州港渐行渐强
上世纪90年代,常州市提出“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的发展战略,建设长江万吨级码头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1997年12月,常州长江港口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用;2001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同年12月建成常州港石化码头。
随着常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州港不断转型升级,形成了大中小泊位并举、多用途泊位与专业化泊位结合,综合性公用码头、货主和商贸码头共同发展的局面,主要承担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化肥及农药、粮食、机械设备及电器、化工原料及制品、集装箱等货种的装卸,为常州及周边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截至2016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5个,形成综合通过能力3094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6万标箱。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个,通过能力2190万吨。
“十二五”期间,常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5409万吨,较“十一五”增长70%,其中外贸吞吐量228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3.6万标箱,较“十一五”分别增长82%、245%。
解读:从“喂给”它港到开启直航,常州港又迎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我市对日经贸关系发展密切,双方贸易额逐年攀升。目前,我市对日本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123家,其中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43家,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车辆及其零件、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对日本有进口实绩的企业776家,其中年进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59家,主要进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塑料制品等。2016年全市对日本进出口总额29.2亿美元,其中出口18.9亿美元,进口10.3亿美元。但是,部分货源采用常州驳船支线方式,衔接上海港或太仓港大船,然后换装出口日本。由于时间和成本方面问题,大部分日本客户选择公路运输至上海港或太仓港出口模式。这种方式俗称“喂给”,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增加,是企业之痛,也是港口之痛。
据市交通产业集团总经理、常州录安洲长江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伟介绍,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谋划,确立了三年内开通近洋航线的战略目标。三年前常州港启动了日本直航航线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广泛调研和与船舶公司的对接争取。全市对日贸易情况的调研,为开辟日本直航航线作准备工作。调研数据显示,每月有大约4千箱日本流向货源,货源结构包括PTA、光伏、摩托车、自行车、服装等。
为加快港口发展,同时为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做贡献,常州港在全市综合交通枢纽战略的引领下,积极对接市口岸办及各口岸联检单位,经过不懈努力,今年成功实现直航目标。
展望:从单一直航到辐射亚洲,常州港谋划更大版图
口岸是经济开放发展的第一窗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便捷高效的港口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对外直航航线可以将国外的东西直接引进来,增加本地供货货源品种和数量,同时本地的产品也可以直接出口到国外,一进一出就会产生新的物流新需求,促进内需和扩大外贸,有效提升区域影响力,有利于构建常州对外开放新格局。直航航线的开辟可以使企业具有更低的物流成本,从而吸收更加优质的要素资源,面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有利于改善对外交往和投资环境,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常州是全省第四个开通直航日本近洋航线的城市,常州周边的镇江、江阴、扬州、泰州和靖江等港口均未开通日本直航集装箱班轮,常州港稳定的日本直航班轮除了服务好当地外贸企业外,还将进一步提升常州港集装箱业务的优势地位和集聚效应,吸引近邻城市更多的日本货源,进一步增加码头吞吐量。预计日本直航班轮第一年吞吐量可达2万标箱,展望2019年可达4万标箱。同时,日本直航班轮形成规模效应后,会带来充足的箱源,结合常州本地东南亚货源流向,录安洲长江码头下一步将加快推动东南亚直航航线的开启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