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故乡”,它的浮光掠影,偶尔会穿过我们的脑海,做短暂的停留。可能是庭院中的一片落叶,可能是田间的一朵野菊,可能是妈妈烙的葱油饼,可能是一起玩泥巴的伙伴,亦可能是堂前翩飞的一剪黑燕。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1)

燕子,或许会成为有关故乡的一缕记忆,但在荡漾的诗情中,它却无法与思乡之情紧密相系。当我们的乡愁浓稠得不得不倾吐时,想起的却是另外一只——大雁。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2)

燕与雁同音不同字,且同为候鸟,在传统诗歌抒情中,却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意象。

表征的季节不同:雁,秋离;燕,春来

秋天来临,大雁因无法承受北方的寒冷,会集体南迁,离开北境。人们时常会看见成群的大雁在清秋的上空,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嘎嘎而过。

大雁是在秋季刻入人心的。

古人的生活远不同于现代,他们与自然是深度融合,紧密相连的,大自然略微浮动,他们就会敏锐地捕捉到,并作为一种生活规律记忆下来。大雁秋离的场景,就这样被诗人作为标志性的特色风景储存在了作诗的素材中。

所以,大雁在诗中是典型的秋季物候,总与草木摇落,西风渐起,秋霜初降并时出现,一起刻画萧瑟秋景。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3)

而当春天来临,人家屋檐下、柳塘边,就会有三三两两的燕子出入翩飞。人们很少看见燕子在远空中成群结队,但却看得见它兀然出现在居家的四围,给所见之人带来一份惊喜,这一临近日常生活的自然波动,当然也被人们总结成生活规律,刻入脑海。是以,燕子总与百花齐放,草木抽芽,东风拂面相关相连,成为春景中的常客。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4)

与人的距离不同:雁野;燕亲

大雁,时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由于居住地和食物的获得都不需要借助人类,所以,大雁往往离人较远,野性十足。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5)

而燕子常在农家屋檐下营巢,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人们喜爱的益鸟。燕的居住地与食物来源都萦绕在人们日常生活周围,是一种与人自来熟的家鸟,在生活上自然与人亲近许多。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6)

雁比燕远:雁飞边塞,燕则不渡玉门关

大雁的种类繁多,栖居地广泛。此处我们只谈飞略我国地域的雁,毕竟不入国域的雁,它没机会入诗人的眼。

大雁北飞至西伯利亚,南渡止于湖南衡阳(一说)。在古代的边塞,时常可以看到大雁横塞的身影,大雁也是边塞异景中的一部分。

雁飞塞外,在诗歌绘景中,通过“塞外地域空旷无垠”这一面的铺排,与“雁飞”这一点的刻画,点面结合,勾勒出异域风情。

“月黑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7)

而燕子体型较小,飞行距离和高度远不及大雁,活动的空间常在关内。所以,燕子在诗中大多为近距离特写镜头。诗人抓住燕的动作细节,描摹其活泼轻灵之态。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8)

雁比燕痴情,燕比雁灵敏

雁与燕虽都是一夫一妻,组成家庭。但,大雁往往更痴情。大雁从不独活,一只雁死去,另一只雁必会自杀或抑郁而死。所以,在雁群里很少看见单数,真正做到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大雁这一显著的痴情特征,让它承载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情感寄托,成为“情感属性”极强的诗歌意象。

而燕子却要花心许多。雄鸟常常寻找机会与配偶之外的雌燕交配,由于动物性特点太突出,毁坏了燕的深情形象,让它与诗歌意象的“情感属性”失之交臂,只能停留在自然属性上。

但,燕有一个大雁比不了的优点。它个头较小,身型矫健,是最灵活的雀类之一。这一灵敏、轻捷的特性又让它走入了与大雁不一样的表现领域。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9)

寄托的诗情不同

雁与燕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它们进入诗歌的方向与情感的不同。

  • 雁多悲情;燕则欢情

“木落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

雁是秋季的物候,而古人面对草木摇落的秋,更易触生悲情,因此雁常常与悲情相伴。

燕是春天的物候,燕回春到,春回大地,更多的是惊喜。

  • 雁多离愁别绪,燕则勃然生机

“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赵长卿《卜算子·十载仰高明》)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后飞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秋至雁“离”。雁的离别行为,雁的不独活,让雁成了千里悲客思故乡的代名词,成了孤寂索居之人的思亲载体。

春回燕归,燕的回归,燕的纤巧轻灵,让它装点了媚春的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10)

  • 雁,空间意境开阔,描摹凄壮;燕,则思接今昔,感慨时异。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子飞来春又晚,去年曾此看清明。”(宋·苏泂)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

雁是边塞的常客,成为塞外风物。立于中原,望雁北飞,遥及胡天;立于北境,望雁南飞,远及中州。

雁,将南北开阔的天地相连,置诗人于旷远浩渺的空间之中,心中悲凉与景之壮阔交织,由此滋生深广的悲壮意境。

燕则常居关内,独属中原,伴人而居。年年燕来,风物犹在,人却相异。由此引发物是人非的时局感慨。

鸟欲高飞先振翅全首诗赏析,雁去燕回(11)

同生为鸟,雁与燕的诗中意象大相径庭。细细斟酌一番,可以粗略了解古人审美文化的衍化与生成。再去读诗,便不会混淆雁与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