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1)

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回到最初,烽火依旧连城。

民国,所有的故事都在混乱的时空下浮浮沉沉,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如初。那是写意的年代,风流与快意,恩怨与情仇,都透着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可是这样的味道里,却又分明有着说不尽的悲伤与寥落。

民国多才子。向来有“民国四大才子”之说,是指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四人都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对民国的中国文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但民国何止这四大才子?《民国才子那般风流》是一部文笔清雅、内容精彩的历史人文类传记作品,重现了民国清雅才子的传奇一生和那个风姿绰约的年代。作品选取10位民国才子进行解读,分别是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徐悲鸿,李叔同,朱自清,戴望舒,卞之琳,郁达夫。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清雅的文笔,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却又有味,不失厚重、高远、深沉!

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2)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锺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因病在北京逝世。

胡适:一蓑烟雨任平生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3)

徐志摩:春花秋月何时了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4)

戴望舒:雨巷深深深几许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5)

徐悲鸿:满城萧瑟画不成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6)

朱自清:腹有诗书气自华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7)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风格沉郁。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世代相传,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说扬州》、《春》、《春晖的一天》、《踪迹》、 《你我》、《温州的踪迹》等。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卞之琳:多情自古空余恨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8)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2000年12月2日,卞之琳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沈从文:牧歌田园已荒芜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9)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郁达夫:多情却似总无情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10)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李叔同:半世风流半世僧

民国时期几大才子都是谁(经典民国十大风流才子合集)(11)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播璟炜和张清淼两人合作播读。

作者:随园散人,原名王芾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隐于人间,以文为酒。去留随心,散淡如尘。擅长散文诗词,文字空灵婉约。已出版作品《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我总是一个人,你从不曾来过》《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最深情莫如诗经》《最风流莫如唐诗》《最相思莫如宋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