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草根美食——猪头肉
过去,猪头肉属于杂肉,很难登大雅之堂。孔夫子说:“割不正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那些正规的宴席,一般很难见到猪头肉。而对于六安普通百姓来说,由于猪头肉价格低廉,便成了餐桌上常见的肉食,在家庭主妇们精心调味烹饪下,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味道,最终,也成就了这难得的六安草根美食。
六安人所说的“猪头肉” ,实际上跟外地不一样,外地的猪头肉,是整个猪脸肉,有肥有瘦,六安的猪头肉是指剥去猪脸皮以后,附着在猪头骨上的那些瘦肉,这些肉并不多,而且肉的形状比较乱。
虽然肉型杂乱,但其味道却是非常好,猪头肉由于附在猪脸颊骨上,随着脸部肌肉经常活动,因而它属于“活肉”,活肉的肉质纤维通常都是很细腻,口感软滑,同时,猪头肉又有着特殊的香味,特别是与猪头骨一起炖制的时候,汤色浓郁发白,味道鲜香四溢。
记得二十年前,三里桥造纸厂家属区那里,开了一家猪头肉小饭馆,味道特别好,经营者是一个老奶奶,所以,人们习惯叫做“老奶奶猪头肉”。这个小饭馆,说是饭馆,其实就是两间破平房,门口搭个塑料棚,棚子底下放上几张方桌,桌子低矮,凳子也是晃晃倒,客人坐在桌边,近乎蹲着吃饭,然而,就是这种环境,居然全城的食客趋之若鹜,一拨拨的客人站在那里等着翻台。这种场景,凡是经历过的老六安人,相信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后来,在老奶奶的带动下,三里桥附近开了很多家猪头肉餐馆,味道也是各有所长,“三里桥猪头肉”便成了一个品牌,迅速地扩展到整个六安城,至今,三里桥那里,依然还有几家经营猪头肉的小餐馆,只不过,现在人们吃猪头肉,形式上有了改变,更多的是把猪头肉当成浇头,做成“猪头肉面”,这样的面条在外地不多见,也算是六安饮食的一大特色吧。
六安猪头肉面馆很多,著名的像“陈老四猪头肉面”,“王老二猪头肉面”,虽然形式上改变很多,但是其“草根”的特性依然显著。
过去,猪头肉大多是底层劳动群体来消费,这部分人群体力消耗大,汗水流淌多,所以,猪头肉在烹饪方法上,或是重味重色小火闷制;或是用浓油赤酱大火爆炒,面条一定是粗面,盛面的碗必须是大海碗,量大实惠,口味咸辣,这样既可以开胃,又可以解馋。后来渐渐地,六安的猪头肉面,也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独有的风格。
猪头虽然好吃,但是要想把猪头肉做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是猪头肉附带的杂质特别多,难以清理;二是猪头肉的脏气很重,如果烹饪不得法,会有很难闻的气味,所以,现在有些人还是忌讳吃猪头肉。
做好猪头肉,不仅需要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猪头肉的清理,首先要劈开骨头,反复检查骨头缝隙的污垢,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用小刀剔除杂质,炖熟拆肉的时候,要坚决舍弃不好的乱肉。闷制或是炒制的时候,选用多种佐料,大料、辣椒、焖酱、蒜瓣等等,能有效地去除异味,起锅的时候,再放上一些绿色的葱段和香菜,这样既好看又增香。
猪头肉这种草根美食,经过六安人不断地加工改良,现在已经成为六安独具特色的一道美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精细化程度,一定会渐渐走上正规宴席,成为人人喜爱的美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