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除了有精彩纷呈的一百零八将——或者有人称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还能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或许就是易守难攻的梁山泊。

梁山好汉能在朝廷大军的重重围剿下不断发展壮大,拥有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根据地是关键中的关键。梁山泊为梁山好汉的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梁山泊既是那些好汉敢于违法乱纪的底气,也是他们的退路。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

在林冲雪夜上梁山时,通过他的视角初次看到了梁山盛况,险峻宏阔的场面让人感到十分震惊。无论怎么来看,这样一个险要之地,确实是一个造反起义的“龙兴之地”。

山排巨浪,水接遥天。乱芦攒万万队刀枪,怪树列千千层剑戟。濠边鹿角 ,俱将骸骨攒成;...阻挡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战船来往,一周回埋伏有芦花 ;深港停藏,四壁下窝盘多草木 。

既有要地,又有好汉,也难怪黑旋风李逵念念不忘想要宋江做皇帝。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2)

即使没有野心勃勃的追求,对于那些需躲避官府追捕的匪徒来说,梁山泊也是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

然而,“小说家言”不可尽信,《水浒传》书中宋江等人盘踞的梁山有诸多不实之处。

第一,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泊并不像《水浒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浩浩荡荡。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3)

据说,清代的时候,有一个姓曹的官员到山东的寿张去做知县,听说梁山泊在附近,非常高兴,很是兴致勃勃地去那里旅游观光,结果大失所望。一看梁山就是一个小山坡,旁边的梁山泊一点儿水都没有,完全干了。老百姓喝水得靠打井,无一泉一溪,无险可守。

这个“曹领导”看到的“真相”还好解释。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4)

因为梁山泊是黄河的泄水湖,梁山泊的水面大小随着黄河的涨落来决定的,在历史上几次黄河一泛滥,梁山泊的面积就增大了,大的时候大概周长有三五百里,小说里头一再提到八百里梁山泊,应该是夸大之词,没有这么大。小的时候就是干河道,周长也就几十里。

也就是说,从宋代到清代,自然条件发生改变,是一种很有可能发生的地理变化,也就是常说的“沧海桑田”。在南宋时,因为黄河水道改变,梁山泊水逐渐干涸,至今梁山泊已成平陆,再不见巨泽大湖的踪影。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5)

从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到,这些小股匪众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比不上《水浒传》书里的那种庞大气势,足以对抗数十万朝廷大军。

“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撑。渔人骇饶吹,水鸟背旗荆。蒲密遮如港,山途势似彭。不知莲茭里,白昼苦蚊虫。”

诗词渲染了梁山泊的雄壮水势,碧波撼人,即使有所夸张,也可作为亲眼目睹的实证。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6)

根据宋史的记载,曾经因为大河灌水,造成梁山泊的水面浩阔,所以当时它的面积巨大是一个事实,即使不至于达到方圆八百余里,也不算小湖泊。

《宋史•河渠志》:“熙宁十年(1077)七月,河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

然而,因河道换向而形成的的大湖,与“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盛大场面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水浒传》显然是把夸张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第二,真实的梁山水匪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7)

梁山是一个真实的地名,位于现在的山东东平县西南,本名良山。这个地理位置比较准确,和多个记载相符。

《史记•梁孝王世家》:“孝王北猎良山。”据《寿张县志》,汉文帝的小儿子梁孝王曾在此山田猎,故名梁山,“或曰本名良山”;另一说法是,为避东汉光武帝刘秀叔父刘良的讳而改名梁山。

而在记录宋朝历史的正史中,已经提到了梁山泊之名,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8)

《宋史》:“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石为表。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

“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几籍十人为保,使晨出夕归,否则以告,辄穷治无脱者。”

从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到,这些小股匪众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比不上《水浒传》书里的那种庞大气势,足以对抗数十万朝廷大军。

则梁山泊十万人之众,皆感大恩!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9)

而且,即便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宋江,他的队伍只有三十六人,就算后来有所发展,也不过几百人,所以张叔夜能够以一州一县之兵就打败了宋江。

第三,宋江的老巢

在第二点中,之所以要把梁山水匪和宋江分开来谈,因为事实上宋江团队并没有盘踞在梁山泊,而是在太行山一带活动。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0)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民变首领,后来投降宋朝。

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则列出了水浒好汉的名单,与《水浒传》一致,很明显两者有渊源,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创作基础。

《宋江三十六人赞》,南宋龚开所作,为宋末元初词人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中收录 。在水浒的早期资料里,《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极珍贵而又极难解的一种。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1)

然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关于五个好汉的内容里都提到太行山;而且在其他人的部分,一点也没有提到梁山。

玉麒麟卢俊义: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太行,皮毛终坏。

浪子燕青: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船火儿张横: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神行太保戴宗:不疾而速,故神无方,汝行何之,敢离太行。

没遮拦穆横:出没太行,芒无畔岸,虽没遮拦,难离夥伴。

可见,至少在龚开所处的时代,宋江等人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宋江等人的活动场所不是在梁山泊,而是更像在太行山。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2)

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谓:“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

太行山位于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跨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四省市。

《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3)

河朔在中国古代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汉之后指冀州,也就是当今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宋江等人更有可能是在太行山一带活动。

所以,宋江等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却不是在《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扎根并壮大。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4)

在后文中,将会谈到另一个事实,《水浒传》里的故事也不是发生在梁山......


〈未完待续〉

梁山是怎么消失的(看书少真不知道梁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5)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