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

温拿乐队

情同两手,一起开心、一起悲伤、彼此分担、总不分我或你,

你为了我,我为了你,

共赴患难绝望里,紧握你手——

朋友。

——温拿乐队《朋友》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2)

温拿乐队

文 / 杨大侠

壹·朋友

一个月之前,大型义演《相信未来》上演,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

这次义演,除了表达对疫情的关注、对未来的期许,同时呈现了现下中国乐坛的异彩纷呈:流行、摇滚、民谣、古典等让人“耳”不暇接。

其中最让大家感动的,莫过于“温拿五虎”的压轴表演。

温拿乐队总共表演了三首歌:《玩吓啦》《LOVE》和《朋友》。

当《朋友》响起时,很多人都异常激动。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吃饭,他说:“当时看到他们,差点哭了!”

我那朋友是个95后,按理说,他不应该对一支这么老的乐队,有这么大的反应。

不过说实话,我看温拿乐队表演时,也颇有触动。

原来,有些东西带来的感动,并不是以你对它的熟悉程度来丈量的。

有些人你从没见过,但初遇就会一见如故;有些旋律你可能也从没听过,但第一次听,就不由自主泪流满面。

温拿乐队就是这样。

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叶智强、陈友,五张面孔,对于当代人而言,并不全都十分熟悉。

但当他们一开口,当他们五人都笑着在镜头前又唱又笑,感动就产生了。

那份感动,恍若跳上了时光机,让人一瞬间,就回到过往。

在时光机中,你细数着倒转的年轮,不由感叹:

温拿乐队,已经47年了。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3)

Teddy Robin and Playboys

贰·组乐队潮

“温拿”是一个英语单词的音译——Wynners,即“Winners”,胜利者。

但温拿最开始不叫“Winner”,而叫“Loosers”,即“Losers”,失败者。

Loosers诞生于1968年,当时正处于香港“夹Band潮”,即组乐队潮。

那段时间,欧美乐队盛行,披头士、滚石、平克·弗洛伊德等乐队等新摇滚乐队横空出世,摇滚乐成为继布鲁斯、乡村音乐之后的新流行。

欧美摇滚就像一阵卷过太平洋的风,风声拍打在香港音乐人的身上、心里、耳朵里,长发、吉他、贝斯、鼓,成为他们眼中最帅的标志。

于是,1960年代,香港组乐队潮开始了。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4)

Lotus

那时候,他们听惯了这些英文歌曲,也觉得乐队用英文名字很酷,于是,出现了一大堆英文名的香港乐队:

Lotus、Teddy Robin and Playboys、Mystics、The Astro-notes等等。

其中,Lotus的主唱,就是后来获得“歌神”称号的许冠杰。

Teddy Robin and Playboys的主唱,就是很多港产片里的“小矮人”泰迪罗宾。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5)

泰迪罗宾

他们写的、唱的歌,也主要是以英文为主;打扮,则是雷同于披头士那样的长发、墨镜、皮衣、喇叭裤或破牛仔裤。

在这样的氛围下,Loosers诞生了。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6)

谭咏麟

叁·Loosers

1968年,刚满18岁的谭咏麟不想再读书,就去一家商店里卖文具。

晚上,他跑到夜总会去唱歌赚外快。

在那里,他碰上了驻唱歌手陈百燊和他的哥哥陈百祥——就是周星驰的黄金配角。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7)

陈百祥

“陈百祥一个月能挣400块港币。”

陈百祥的舞台风格比较狂野,很有感染力;谭咏麟则对抒情慢歌得心应手。

当时,许冠杰的Lotus已经相当成功,再加上整个香港都有这种氛围,而且唱歌的收入颇丰,于是三人产生了组乐队的想法。

他们找到弹吉他的彭健新、弹低音吉他的叶智强、打鼓的陈友,组成了一个六人乐队,陈百祥担任主唱,谭咏麟担任副主唱。

为什么叫Loosers?

据说,在1970年之前,他们都籍籍无名,没人知道他们乐队叫什么。

当年,他们参加某音乐比赛失败。他们一出门,就捡到一张名为“Loosers乐队”的报名表。

为了多一次登台的机会,他们一不做二不休,不管真Loosers是否心急火燎,拿着报名表又去了比赛现场,以假乱真地再次表演,竟夺得了比赛冠军。

“loser”,对别人而言,是失败者;对他们,却是幸运星。

如果当时,那个真正的“Loosers”乐队没把报名表搞丢,现在是否有“温拿乐队”,还有待商榷。

接着,第二年,他们参加了青年音乐节,击败了许冠杰的Lotus。

宝丽金唱片看到了Loosers的潜力,打算跟他们签约。

但这时候,陈家兄弟要去做生意了,谭咏麟也要去留学。

约没签成,Loosers却解散了,成为了真正的“失败者”。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8)

Wynners

肆·Wynners

时光匆匆,转眼过了两年。

1973年,谭咏麟再次辍学。

他父亲生意失败,为了周转家庭经济,谭咏麟不得不辍学回来挣钱。

有一天,他正在香港的大街上推销乐器,突然看到了几张老面孔——彭健新、叶智强和陈友。

老友再次重逢,自然少不了一番别后重叙。

老友们告诉谭咏麟,解散后,他们并没放弃音乐,相反,他们还找到一个叫Andrew的新加坡艺人入伙,一路磕磕绊绊,硬是没让乐队彻底解散。并且,他们还找到一名音乐经理,他愿意扶持他们重组。

谭咏麟问:“陈百祥呢?”

老友们说,陈百祥做生意做发达了,如今都买了5辆车,身家过千万,不会再和我们玩了。

接着,他们极力鼓动谭咏麟再次加入乐队。

谭咏麟二话没说答应了。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是啊,面对这么一帮真正的朋友,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们一起去见了乐队经理。乐队经理也带来一个人——刚满20岁的钟镇涛。

几个人轮流试唱后,谭咏麟和钟镇涛被定为AB双主唱。

没多久,Andrew走了:“他的签证到期了,没办法再延期。”

经理说:“你们把乐队名字改一改,Loosers太不吉利了。”

剩下五个人一合计:“那就叫‘Wynners’吧,我们不再做失败者!”

至此,“温拿五虎”正式诞生。

一开始,温拿并没有原创能力,也没有原创作品。

当时组乐队潮的英文氛围还很浓烈,他们就翻唱老外的英文歌,这当中就有人们耳熟能详的《Sha La La》;多年后,这首歌被填上中文词,由孙悦演唱。

尽管是翻唱,但几个年轻小伙的帅气形象,以及不俗的唱功,立马吸引了很多关注。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9)

Listen to the Wynners

1974年,他们发行了首张专辑《Listen to the Wynners》,里面全是翻唱经典外文歌,比如《Seasons in the Sun》《Listen to the Music》。

这张没有原创歌曲的专辑,还未正式发行,预售订单就超过5000张,并在当年的多个颁奖礼上被评为最佳唱片。

组乐队潮期间,那么多乐队,为什么温拿这个后起之秀能受宠?

查找从前的诸多资料,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终于有了商业运作。

1973年,温拿还没有任何作品,但经理组织经纪公司,对其进行大量宣传,让他们成为当年人气最高的乐队。当“粉丝团”已形成,作品一出来,自然很好卖。

其次,他们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当时的香港乐队,都在模仿欧美乐队。彼时的欧美乐队作品,普遍呈现忧伤、愤怒等深刻情绪。而温拿则走了快乐、清新的路线。比如《Listen to the Music》和《Sha La La》,让人一听就觉得心情愉快,跟其它作品大不一样。

再者,他们开辟了香港的前卫造型潮流。

他们脱下了欧美乐队那一套皮衣、墨镜、破牛仔,摆脱了摇滚就得深沉的铁律,换上了干净清爽的外套,露出了阳光的笑容。看这专辑的封面,一股青春活力扑面而来,谁不爱?

凭借这些改变和魅力,他们一上来就签约了宝丽金;到了第二张专辑,直接跳槽到无线电台。当时,电台里负责分管他们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霑。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0)

黄霑

黄霑本就是搞音乐的,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他觉得温拿是个可造之材,遂全力宣传他们:他为温拿开设了“温拿周记”专栏,每周一在电视台播出;他还大量播放温拿的歌曲,加大影响力度。

此外,黄霑还让他们逐渐适应中文歌,跟英文歌分道扬镳。毕竟英文歌太多了,很难出彩;唱中文歌,不仅独树一帜,还容易明晰方向,形成风格。

不仅如此,黄霑还给他们写了不少歌曲,比如《好学为福》《始终都喺朋友好》,以及他们在《相信未来》上唱的《玩吓啦》。

温拿也在黄霑这里学到很多东西:作词、作曲、编曲,以及更多音乐形式。

1976年,在黄霑的策划下,温拿表演了第一部青春歌舞片《大家乐》。《大家乐》展现出的,是青春快乐的调性,这也成为温拿后来一直传达的主题。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1)

温拿乐队

那年,他们太突出了,能与他们抗衡的,只有从Lotus单飞的“歌神”许冠杰。

几人当中,钟镇涛形象最为帅气,一家台湾电影公司看中了他,邀他去拍《秋霞》。

两年后,另一家电影公司又来找钟镇涛,让他去拍《小城故事》。

当时,钟镇涛25岁,温拿的平均年龄也已在25以上。大家一合计,觉得一直这样青春快乐下去不是办法,岁月不饶人,青春快乐永远是属于20岁的人的。

五人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

1978年,“温拿”和平解散。

解散后,彭健新、陈友、叶智强先后离开了无线电台,只剩谭咏麟一人留下,继续做他的音乐。

如同“Loosers”的结局,“Wynners”的故事,只有5年,仿佛也走到了终点。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2)

温拿乐队

伍·5年之约

如果在1978年,温拿五虎真的走到终点,估计也不会有《相信未来》里的同台了,小虎队就是个例子。

温拿的解散,完全是出于自身属性的无奈,也是对前途发展的考量,几人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和不快。

因为,他们是乐队,更是朋友啊!

因此,在解散的时候,他们约定:

每五年聚首一次,一起玩、一起写歌、一起开演唱会,一起发唱片,唱片的署名,叫“温拿”。

于是——

5年后的1983年,他们开了“温拿五虎10周年纪念演唱会”。

10年后的1988年,他们发行了《温拿88十五周年纪念》。

15年后的1993年,他们开了“温拿20周年演唱会”。

20年后的1998年,他们开了“温拿廿五年自然关系演唱会”……

到后来的2006年底,几个年纪一大把的中年人,甚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温拿乐队”复出!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3)

温拿乐队

陆·精神

复出后,温拿积极写歌、发专辑、开演唱会、参加各种综艺,乃至登台春晚。

当然,他们的复出,没法激起多少波浪。

他们的唱片,无法回到昨日辉煌。

他们的演唱会,再也见不到多少掌声和荧光棒。

他们参与的活动,关注人数只有三三两两。

他们,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这个时代,属于流量小生。

但是啊,曾几何时,他们何尝不是流量小生?

他们,也曾有过无可匹敌的青春。

只不过,时代的巨轮,已经远远抛下他们。

回看自己,也已长出浅浅的皱纹。

但,那又怎样?

没有谁会永远年轻,没有谁可以永远是流量小生。

但,拥有一份让自己喜欢到老、热爱至死的兴趣和事业,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更热血?

更何况,跟自己一起的,还有一群朋友。

这群朋友,少年相识,成年相知,一起疯狂一起燥,一起大笑一起跳。

47年过去了,这群朋友都已年过半百,跳不动了,也燥不起来了。

但是,他们一直在身边啊!

他们也一直没放弃过乐队和音乐啊!

虽然行动不如从前利索,但只要一声招呼,大家就能心照不宣地披上吉他、挂上贝斯、捡起鼓槌,站在话筒面前,高声呐喊:

“正是你——

遥遥晚空、点点星光、息息相关、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

到现在,他们是诞生于“夹Band”时期的最后的乐队。

但,那画面,像极了他们成为朋友的最初的样子。

温拿乐队有哪四个人(47年过去了至今不解散)(14)

温拿精神

2016年初,他们发行了一首歌,叫《温拿精神》,里面有这样一段歌词:

“Wynners say we are the wynners,

Loser say no more losing,

还有两啖气都不却步,

这一生不停步!”

“这一生不停步”,不管是音乐还是友情,不理会流量巨大还是无人问津——

这,就是“温拿精神”。

这,就是温拿乐队感动我们的原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