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根据诺贝尔奖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马尔克斯自认为“人生中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在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1)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制片人斯科特·斯坦多夫先后花了3年的时间,不断向马尔克斯递出橄榄枝,甚至向马尔克斯写信声称“自己会像书中的阿里萨,五十年也不放弃”,终于将这部伟大的小说搬上电影屏幕。

故事简介:电影《霍乱》讲述的是,年轻时穷困潦倒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两人互生爱慕,甚至决定结婚。但是在女主父亲的阻扰和影响下,费尔明娜选择离开阿里萨,负气嫁给富有且有地位的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阿里萨一面陷入对费尔明娜无休止的思念,一面寻欢作乐,先后借助622个女人来麻醉自己。费尔明娜结婚后,与医生过着看似光彩艳丽但又平淡、琐碎和苟且的婚姻生活。阿里萨经过长达53年7个月零11天的等待,在医生去世后,76岁的他与72岁的达萨终于得以重叙旧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2)

豆瓣评分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只有7.4分,许多人认为是浪费了一部经典巨著,把“一部爱情百科全书”改编降格成了“一场风花雪月的童话”,只是向众人叙述执着信念下的守望、有限生命中的等待,是黑月光下王子和公主奇幻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影片结尾,落日余晖、长河辽远,承载着男女主人公的轮船驶向浩瀚无边的天际,再附之以旁白:“真正宽广无限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似乎为男主人的心灵羁旅画上句号,为这场精神恋爱、世纪守望进行了正名。

事实果真如此吗?

电影不同于小说,在短短129分钟内,难以完全刻画28万多字巨作的每个角落,更无法像原著一样以直白的文字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电影《霍乱》的艺术成就。相反,它把50多年的时空,压缩为2个小时的影像画面,将诸多细节隐藏于细腻克制的情感、恰到好处的情节和唯美昏暗的画面中。相比于几天读完一本原著,电影在短时间内更易引发情感冲击,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触和思考,使人们感受到爱情皮囊下的本真。爱情之于人们,虽然形式千差万别、感受各不相同,但有着一些极为隐秘、无奈但至关重要的真相。而这些真相,隐藏在原著之中,或许才是令人“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源泉。

爱情具有传染性:挥之不去的潜意识,成为爱情的主宰。

当人们经历爱情创伤时,习惯放空,舔舐伤口、修复内心,以求彻底放下过去。在遇到新的爱人时,期待以崭新的姿态、原本的自我全身心投入,却无法意识到,或者极容易忽略曾经的感情经历、爱情创伤带来潜在影响。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3)

剧照

第一眼见到费尔明娜,阿里萨就认定她是自己的女神。他向费尔明娜求婚时说“我的女神,我对你发誓,我的誓言忠贞不二,对你的爱万古长存!”费尔明娜是阿里萨的初恋,是他年少无知时笃定的精神归宿。因此,当费尔明娜突然选择离开他时,阿里萨无法接受、失魂落魄。

阿里萨远走他乡,在航行途中被一个陌生女人拖入黑暗房间,失去童贞。匆忙和黑暗之中,阿里萨还来不及看清女人的模样,就被推出门外。初尝云雨的阿里萨喜欢上这种感觉,他多次试图在船上寻找到这个女人,故意踩响甲板经过她的门前,但始终没有得偿所愿。同时,阿里萨开始憎恨自己,认为自己违背了对费尔明娜求婚时的誓言,痛苦万分、呕吐不止。他没有意识到,这份意外的、随意的性爱,改变了他的爱情观,也为他与数以百计女人发生故事埋下伏笔。

动荡不安的时局把第二个女人推向阿里萨。被炮火摧毁房屋的寡妇,为逃避街头枪战,向阿里萨的母亲特兰西多求救。仁慈善良、阅历丰富的特兰西多为让儿子忘掉费尔明娜,违心把寡妇推向儿子房间。阿里萨在日记中写到,“做爱时,只谈论他死去的丈夫”。先后与陌生女人和寡妇吃下禁果,让阿里萨从此欲罢不能。于是他有了第三个、第四个女人......性爱的慰藉成为他的良药。阿里萨用肉欲之欢逃避对费尔明娜的思念,用迷失堕落来欺骗自己的内心,他认为自己“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对费尔明娜)真的放下了”。

当无意中再次见到已经怀孕的费尔明娜时,阿里萨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忘记。于是,他逐渐开始产生割裂的爱情观,沉迷于追逐形形色色的女人,用猎艳来麻醉相思之苦。他问女教师说,“告诉我,你怎样定义爱情”。女教师正在与阿里萨行云雨之欢,稍加思索即说道:“腰部以上是精神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这种割裂的爱情理论,让阿里萨相信精神和肉体是可以分裂。

与市场小商贩妻子的遭遇,最终确立阿里萨这种爱情观。他像以前猎艳一样攻破她的防线、席卷她的心灵。他开始以为,这次和以前其他几次一样,只是逃避费尔明娜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与市场小贩妻子的私通中,他却发现向往爱情的内心再次被唤醒,感觉“自己爱上了她”。两人互生欢喜,成为不公开露面的爱人。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4)

市场小商贩妻子

市场小商贩发现奸情,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在阿里萨认为可以爱上一个人,结束“割裂的爱情”时,却依旧无疾而终,而且给他所爱的人带来杀身之祸。这件事,对阿里萨打击很大,让他坚定了边守望费尔明娜、边猎艳纵欲的割裂爱情观。

潜意识: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不愿面对、无法忍受或者刻意逃避某些经历和创伤,主动或被动的把它们隐藏在潜意识中。而这些经历和创伤不断累积、强化,逐渐在潜意识中占据绝大部分,在不自觉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5)

阿里萨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通过某种传播途径从一个人影响到另一个人。阿里萨说:“那不是霍乱,那是爱情。”爱情甚于霍乱,有着更隐秘、更强烈的传染性。生命中的爱情过客悄悄潜入头脑之中,左右着人们的情感和判断,有时候甚至成为未来爱情成败的主宰者。

阿里萨并非始终“身体放纵浪荡,心灵自由忠贞”。他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活阅历、情感经历不断变化。陌生女人、寡妇、教师等等,在阿里萨看来可能仅仅是纵欲的猎物,却不可避免反哺他的认知,成为他的潜意识,构建了每一个阶段的阿里萨。

人们期待以崭新面貌投入感情,实际却在无意中带着过往谈情说爱;人们以为自己在追求爱情,实际却是潜意识在吹动着爱情的风帆。挥之不去的潜意识,让以往的情感经历成为未来爱情的主宰。

爱情具有迷惑性: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你爱上的,或许只是你想爱上的

爱情并非客观物质,而是主观情绪。人们一旦被某种情绪影响或控制,就容易蒙蔽心智,只喜欢看自己想看的,只想爱自己想要爱的。“我们所爱的,常常不是一个人,而是爱情本身”,爱情充满了迷惑性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6)

阿里萨

费尔明娜与阿里萨初次相见时,她正在教姑妈学习英文单词:Mistake—误会。阿里萨走出费尔明娜视野时,她与姑妈之间的对话成为电影旁白,“Mistake,It's a mistake”。“ 误会了,这是一个误会”,似乎已经为他们的未来盖上“迷惑性”的烙印。

电影《霍乱》中,演员乔凡娜略带夸张的演技,将女主费尔明娜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完美呈现给观众。年少懵懂的费尔明娜,起初面对阿里萨,没有丝毫感觉。后来在阿里萨狂热追求下,她逐渐迷失方向、被他所感染。此时的费尔明娜并不清楚什么是爱情,所以在面对阿里萨求婚时,她紧张而无助、恐慌而茫然,在姑妈劝导下,才答应下来,而她能想起的应答话语是,“我答应你,如果你能保证别让我吃茄子”。费尔明娜此时所爱的,只是她心中纯净爱情的影子,是“某种高尚的东西”,阿里萨只是披着影子的外壳。她后来回忆说,这不是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7)

费尔明娜

在父亲阻拦下,费尔明娜远走他乡,两人只能通过电报和书信保持联系,无法见面。她继续沉浸在幻想中,直到有一天,两人在脏乱不堪的小市场见面。费尔明娜上下打量着阿里萨,突然顿悟,坚决拒绝他说,“我们之间,除了幻想,别无其他。”看似突兀的剧情,实则早就埋下伏笔:表姐说“没有爱情,也可以幸福”,在她心中埋下世俗的种子;父亲交给她的钥匙,开启了通往世俗生活的大门;破乱的小市场,隐喻着她已经接受现实安排。面对脸色苍白、衣服皱褶的阿里萨,费尔明娜内心美化的爱情之梦,瞬间被世俗现实击碎。

那么,嫁给医生乌尔比诺是不是因为爱情呢?回首往事时,她说,“该死,还不确定这是不是爱情。”费尔明娜第一次见医生乌尔比诺,因为看病就发生身体接触。已经成年、气味敏感的她,着迷乌尔比诺头发上高贵的雄性味道;富有显赫、大胆追求的医生,满足她对世俗婚姻的所有需求。于是,当表姐私下表达自己对医生迷恋和爱慕时,费尔明娜感觉到紧张,害怕失去医生的她,迫不及待答应了医生追求

乌尔比诺说,“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婚姻平淡、琐碎,也有烦恼、厌恶,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得到安全感、幸福感和社会地位。虽然在与丈夫争吵时,她也会想起阿里萨,假想跟他在一起是否会更幸福,但她会立即否定这种想法,“不,那只是个影子。” 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妥协,在真实而平淡的婚姻中相守了50年,这种相濡以沫、日久弥新的感情,即便她自己并不确定是不是爱情,但何尝不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呢?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8)

挂着霍乱旗帜的轮船

在影片结束的高潮部分,面对饱经沧桑、步履蹒跚的阿里萨,费尔明娜知道年龄无法让他们再拥有年少的悸动和狂热,也无法让他们再拥有长远而平淡的爱情体验。或许,她甚至知道,阿里萨说得“我一直为你保持着童贞”是句谎言。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她喜欢的是阿里萨以前没有的勇气,喜欢的是他的高雅睿智、财富名望,喜欢的是时光把阿里萨雕琢成了理想的精神伴侣。爱情依然如霍乱般让人难以抵抗、目眩神迷,她决定抛弃世俗偏见,再次踏上寻找爱情的征程。

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可怕的错觉》

爱情是一个千古谜题,充满了迷惑性。爱情是什么?什么是真爱?爱情的有效期究竟多长?费尔明娜回顾一生,依旧无法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霍乱》从始至终也没有给出固定答案。

看一个人时,人们往往只想自己想看的那一面,只关注自己想要的那部分特质。这正是爱情最无奈、最可笑的地方。人们看到的对方,往往是自己内心的倒影;人们追求的爱情,往往是自己内心的幻象这些光怪陆离、无法名说的背后,其实才是爱情的本真。

爱情里不需要太多的理智与成熟,成就爱情的只有炽热和勇敢。

在爱情世界里,男人和女人都特别敏感,也特别多变,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观。《霍乱》在描述千姿百态的爱情时,含蓄的给出了爱情中隐秘、无奈但至关重要的真相:爱情具有传染性,挥之不去的潜意识是爱情的主宰;爱情具有迷惑性,你爱上的,或许只是你想爱上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解说(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9)

年老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娜

面对这些难以接受的真相,当身处于一段爱情中时,是选择迟疑不决、不停试探确认;还是选择义无反顾,持续付出奉献;还是选择望而却步,狠心拒之千里之外。

事实上,即便以上帝视角洞察了爱情本质,即便看穿了爱情中容易忽略又难以接收的真相,人们依旧无法否认,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交织在一起,成就了爱情的无限魔力。

电影《霍乱》结尾,轮船挂起象征霍乱的黄旗,意味着途中不能停靠,不能载客,也不能进港。这艘“感染霍乱”的轮船,承载着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永远只能漂浮在河流上。“霍乱”般混乱的、狂热的爱情,成为对抗岁月和死亡的最好方式。爱情充满迷惑和未知,身处其中的人,如何求解,如何做选择?无非就是像影片结尾所展现的,听从内心,无问西东,用炽热和勇敢去大胆体验吧。

以成熟、理性来实现爱情的选择,固然再好不过,但这种睿智,又何尝不需要“霍乱”般爱情的反哺,又何尝不需要“霍乱”般岁月的沉淀。马尔克斯说,“岁月的流逝已使我意识到,感情和情趣,即内心的活动,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要是年轻几岁,就写不出《霍乱时期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