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1)

罗睺寺,过去为五台山青、黄庙中最大禅林之一,与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菩萨顶合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创建于唐代,据清凉山志载:唐、张天觉在此见灯有而建寺。相传,文殊菩萨经常在这里讲经说法,门徒数千人。

另据“大方广佛华经第四十五卷”中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由于文殊菩萨在此讲过经说过法,故寺院落成后,以落佛寺为寺名。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2)

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明万历年同李娘娘重建,相传,明朝时,老主驾崩,少主年幼,娘娘李彦妃欲把江山让与皇亲李良。杨波、徐彦昭,舍命苦口相劝,李彦妃对这良言忠告,置之不理。皇亲李良接了江山,野心勃勃,立即封锁昭阳院,使内外隔绝,将李彦妃和少主打入冷宫,断其水火,欲绝明裔。这时的李妃才始悟其奸,独居悔叹,忧虑万分。

因而在佛前许下重愿,请佛保佑,少主将来能登基坐殿,我重建落佛寺。后来,少主由扬波、徐彦昭等人的竭力扶持当了万历皇帝,李娘娘便用巨款重建此寺,以还旧愿。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3)

清康熙年间,由青庙改为黄庙。清乾隆年间(公元1792),由姓罗的和姓睺的两位藏族合修此寺,(罗睺寺之名有四说,笔者认为此说较为靠谱)竣工后,为了扬名于世,易名罗睺寺。从悬有“罗睺寺”匾额的木门进入后,两旁是数丈高红土围墙,遮天挡日,显得森严幽古。眼前是一条宽约二米、长约百公尺半圆形小径,有坡度,径面上铺着鸭蛋形石子,行在其上,步步登高,给人一种朝圣之感。

进罗睺寺第二道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狮一对,雕工精巧,姿态雄伟,系唐代遗物。其次是高丈余的藏式砖塔一座。相传,此处原有一大树,正殿内的文殊菩萨雕像就是用此树塑成的,故在原树址建此以示祭树。

当我们环视猎奇时,发现身背后,门的两侧有两二层的建筑。这是招十方(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人的客堂。据说,在民国期间这里烟火极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别看有这么多的客堂,也远远满足不了长途跋涉而来的蒙族人。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4)

这座寺院为何能招来那么多的蒙古人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掉进了文殊菩萨设计的“陷阱”,另一个是“花开见佛”,尤其是花开见佛。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

相传,有一年蒙古境内“闹鬼”,吓的人们心惊肉跳,忐忑不安,特别是妇女儿童,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被五台山文殊菩萨知道了,不知用的什么法术,把鬼跑了,人们才安居乐业。有人说,文殊菩萨佛法无边,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还有人说,降魔伏鬼、驱邪捉妖,是文殊菩萨的拿手好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把文殊菩萨说得神乎其神。因此,在蒙族人心目中的文殊菩萨是了不起的佛爷。

文殊菩萨未成佛前,为了普度众生,树立更高的威望。一次来到蒙族境内,见农奴主打农奴。他心里说“要把这些野蛮人渡化成善人,我的威望就立起来了。”并扬言:我要是不把蒙族人渡化成善人,我就不成佛。决心有了,手段呢?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5)

据佛教传说,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苦行第一;浙江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慈悲第一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志愿第一。素有智慧之称的文殊菩萨,经过三天二夜的呕心沥血,决定采取“恐吓”手段。并邀请观世音菩萨前来和他配合。

在一个闪电雷鸣的夜晚,文殊菩萨化妆成魔鬼,在蒙族境内出现了,专做恐吓人的表情。于是,蒙族境内谣言四起,顷刻间变成了恐怖世界。正当人们走投无路,无计可施之际,观世音菩萨来了,告诉人们只有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可以管制他,并说当魔鬼出现时,不要害怕,闭上眼睛,两手合在胸前,口念文殊菩萨保佑,连念三遍,魔鬼便立即退避三舍,消失不见。后来牧民一试验,果然灵验。当然了此传说并非丑化佛教,而是更加体现了文殊菩萨为普度众生的用心良苦。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6)

那么什么是“花开见佛”?在在正殿的地中央,有一朵木制的八瓣莲花,在每个花瓣上雕刻坐佛一尊,坐佛涂黄色,花瓣是红色,显着异常鲜艳。在八瓣莲花的中间,有背对背、面朝外四尊释迦牟尼佛。这朵莲花按在一个转盘上,有转轴从地下通过转盘直贯花心,机关左右旋转,花瓣即由此开合,花瓣展开时,释迦尼佛便显露出来,故名开花见佛。气势雄伟,结构精巧,不愧为杰作。

民国期间,蒙古人进香时,都以见佛为荣,为了达到“见佛”这个目的,要上布施。上的多一些自然就见到了。在六十年代,莲花曾被砸毁,现今所见为八十年代后人仿制。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7)

“花开见佛”的设计正是罗、睺二人。据台怀镇当地老人讲,该寺到了乾隆末年,急需修缮。由于该寺住持常年卧病不起,无人主管。罗、睺二人得知消息后,便长途跋涉前来修葺。后来住持去世,二人理所当然成为衣钵传人,为了解决修葺的经费以及扩大寺院规模,便立即着手新建了花开见佛。

相传,北京雍和宫在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庙以后,在配殿里安装一些机关和埋伏,只要不慎,碰上机关或埋伏,各种姿态的小鬼会向你扑来,吓你一跳。因此,这个配殿俗称阎罗殿。罗、睺二人在北京雍和宫参观了阎罗殿,受到了启发和启示,因而构成建造开花见佛的打算。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8)

自从有了“花开见佛”后,寺院财路大增,扩大规模建设了下属寺院“广仁寺”。广仁寺,仁爱慈善、以广流传。由于建造广仁寺的目的是,为了招待外来的喇嘛和远道而来的蒙古香客,故而俗称十方堂。以至于十方堂叫开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名了。

这座清代建筑的十方堂,除客堂外仅有两个大殿。其中的三宝佛殿,内供宗喀巴大铜像,东西两壁有五寸高的宗喀巴小铜像一千尊。文殊殿内供文殊菩萨铜像二百余尊,两壁彩色玻璃经架内保存明清藏经数千卷,包括道光版藏文经-甘珠尔经,一百零八卷,西方文大藏经一部,清藏六三百四十九卷,明藏九本八百八十六卷,华严经一百五十五卷,华严疏抄六百七十卷。其中的甘珠尔经为珍贵文物。

这座小小的十方堂,别看只有两个殿,但所有佛像尽是铜质,无泥塑和木雕,为罗睺寺最大的特色。当然了,也足见罗睺寺财力之雄厚,大概和“花开见佛”有很大的关系吧!

五台山罗睺寺介绍(揭开佛国五台山)(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