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1)

李觏(gòu),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集万千才华于一身,因创办“盱江书院”,而被称为“盱江先生”。

素有“一时儒宗”之美誉。

范仲淹与李觏交好,曾荐太学助教,之后结识了王安石,熙宁变法时,王安石曾采纳过李觏的意见,“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曾拜李觏门下。

由此可见,李觏在北宋政坛、文坛都是颇具盛名的。

而且李觏擅诗,留存作品有80多篇,他在《秋晚悲怀》中写: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这首诗与杜牧《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相比较,各具风采。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2)

关于李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话说李觏从小聪慧,7岁能文,9岁可诗,于是父亲便带他去麻姑山参悟。

让李觏没想到的是,麻姑山仙坛大庙里有一恶僧,不守清规戒律,在香客眼中口碑极差。但是这个恶僧也有惧怕之人,一个是主持,一个是乡绅骆司公,为他堂叔。

适逢7月7,山上朝庙大典,9岁的李觏和几个小伙伴也来凑热闹,但却被恶僧拦住,不得入门。于是李觏就尾随恶僧躲进树林,眼瞧着他偷走了一篮子酒肉,匆匆忙忙下山。

慌张之中,正巧遇见骆司公,于是李觏就爬上山坡大喊:和尚不怕丑,受戒又还俗,落发不守法,喝酒又吃肉。

于是,恶僧被骆司公抓了个正着,一通大骂,从此以后恶僧就更憎恨李觏。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3)

许多天后的某个清晨,李觏与小伙伴去大庙内玩耍,再一次被恶僧持棍打跑,慌忙之际,李觏和伙伴们躲进禅堂,见桌上有一葫芦红白相间的葡萄酒,想来是恶僧所藏,便欲饮尽。

正在此时,恶僧闯入,捉李觏等人去见主持老和尚,恰巧骆司公也在,便提议说,“听闻你能文擅诗,我出一上联,如果你对得上来,今日事便作罢。”

小李觏腰板一挺,答道,“愿从尊便。”

骆司公随即出上联曰:红白相渗,入室尝南北。

李觏有意惩治恶僧,随口对出:青黄不接,下山买东西。

主持老和尚闻听详情后,便命人把恶僧拖出去打了40棍,从此以后,李觏就更小有名气了。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4)

李觏本是江西抚州人,入朝为官后很少回家乡,家中有年迈祖母,令李觏十分牵挂,几次请假都没有得到允准,直到祖母过世,李觏也没能见祖母最后一面。

所以李觏曾有一首思乡诗,题为《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诗体现了李觏浓浓的乡愁,站在高楼上抬头远眺,正是夕阳西下,遥望故里,却看不到边际,人在天涯、家在天涯。

心也在天涯。

本来诗人就恨重山阻挡了自己的视线,偏偏暮晚的乌云又把重山给遮住了,这真是叫人愁苦万分。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5)

所以在诸多的“思乡”诗中,这是一首运笔婉转、手法极其高明的作品,通过远望、落日余晖衬托内心的苦闷和愁思,又用重山和乌云的关系,把这种思绪再度加深。

对思乡之情的表达无以复加,绝!

《世说新语 · 夙惠》中,也有以落日喻天涯的叙述,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原本想回答是太阳更远,因为谁都不知道太阳从哪来,但想想又不对,毕竟太阳天天可见,所以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所以李觏“落日天涯”就是引用这个典故。

关于“重山”李商隐曾在《无题》中写过: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觏本诗的手法,与李商隐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难得的佳作。

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是哪首(宋代最苦的一首思乡诗)(6)

51岁时,李觏终于回到家中,为祖母迁葬,尽子孙之孝,但是同一年8月,李觏也因病辞世了。

因少年时在麻姑山悟道,所以后来李觏曾往麻姑山读书林讲学,作《麻姑赋》:

慨麻姑之去远,缅王蔡其犹昔。俯稚川濯丹之泉,验福唐遗简之地。

丹崖翠壁,邀接太清。碧殿紫坛,风清月白。雨滴槽牙之溜,风摇楼角之铃。

可见,李觏是一个十分念旧的人。

现代人对乡愁可能体会没那么深刻,因为交通便利,千里之遥,几个小时就能到达。尽管如此,对生活在故乡的父母而言,那些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或许就是他们心中的天涯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