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陈,繁体字陳,读作chén。陈字由阝(阜)字和東(东)字构成,但此東与東字没有关系,换言之,陈字不是東字的衍生字,或者说,楷书的東字与巢居的東字无关。

易说汉字(简说汉字陈)(1)

陈字演变(《汉典》)

  《说文解字》:“(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意思是,陳字是地名。《字源》:“形声字,从阜从东,非从阜从木从申……本义为陈列。”《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会意字。甲骨文从阜(阝)从土从東(竹笼),会穴居的地卢放有竹笼等家具之意。本义为陈列。”

  从最早的西周金文陈字字形看,由表示上下陡坡的脚窝(表示陡峭,后隶定为阜)和一种两头可以打开的捕兽笼(后隶定为東)两个部件构成。这是远古人把捕兽笼放置在四周陡峭的陷阱之中的样子。

  战国时期,人们在金文基础上增加了“土”字,以强调捕兽笼置于陷阱(土坑)之中。有的字形省略“土”字增加“攴”字,攴字表示手持棍棒击打已经被捕获的野兽。秦简字形省去了土和攴,并把捕兽笼演变为東字,并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秦小篆,经过隶变后,楷书写作陳,后以草书楷化简写为陈。本义挖坑布置捕兽笼

  远古时期的捕兽笼,都是当时的人因事制宜,利用柳树条、竹子、藤条等编织的。至今,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用柳条等编织生活用品的传统。由于历史的变迁,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野兽已经越来越少,手工编织的捕兽笼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易说汉字(简说汉字陈)(2)

柳条编织的生活生产工具(网络图片)

  陈字,许慎直接认为是地名,没有进一步分析。陈字当是远古人利用柳条,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和捕猎笼等工具。他们不但会编捕兽笼,重要的是还会把捕兽笼放置在挖掘的陷阱之中。这种陷阱,四周陡峭,野兽跌下去之后很难爬上来。此时,人们手持棍棒把野兽赶进笼子,就捕获了野兽。

易说汉字(简说汉字陈)(3)

周代陈国的位置(网络图片)

  人们就把挖坑布笼用字符记录下来,写作陳。同时,这个部族以陳为自己的族徽。后来发展成为方国,即陈国。根据史料记载,古陈国遗址是现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至今还保留传统的柳编工艺,主要柳编制品有席、筐、篓、簸箕、笆斗、柳条箱、笸箩、花篮、笊篱、食盘等多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