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他____了”,要求学生写一件事,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次习作不仅要将写人与记事结合起来,还要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体现了学生习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3)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4)

课前“小调查”

01

完成这次习作,学生已经

有的基础: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5)

梳理发现,从三年级就开始训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本次习作在此基础上,是对前面习作的延续和提升。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能力落差主要表现在具体描写的内容上,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都要指向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内心,对人物描写要求更加精细,对人物内心的把握更加敏锐、深入,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跨越的障碍。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6)

02

你会补上怎样的题目呢?

“他____了”是半命题作文,写这类文章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7)

调查发现,学生会出现错误类型,比如:他摔跤了、他挨骂了、他被表扬了……根据习作的要求,横线处要填写表示情感、状态的词语,说清楚“他怎么了”而不是“他干什么了”。正确的类型,比如:他尴尬了、他伤心了、他乐坏了……

其实,我们知道“他干什么”不对,但是“他尴尬了”可能因为“他摔跤了”,“他伤心了”可能是因为“他挨骂了”,“他乐坏了”可能是因为“他被表扬了”。所以,“干什么”是“因”,而“怎么了”是“果”,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明白就对了。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8)

03

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

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

事情是怎样的呢?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9)

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也能谈谈当时自己的感受。但是多数同学选取的事例不够典型,比如被老师表扬、考试获得好成绩、考试成绩不理想……思维比较局限,没有很新颖。这就需要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利用照片或者实例进行引导,发散思维。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0)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1)

构思“小支架”

1

明确要求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2)

审题要点:

①在体裁方面,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与以往写事类作文不一样,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

2

寻找写法

如何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呢?先看看书本上提供的片段——(出示)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3)

引导思考:

(1)这段话写的是人什么状态下的样子?(痴迷、陶醉时)

(2)作者是如何将人物陶醉时的样子写具体的呢?我们怎么去发现奥秘呢?教材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4)

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支架,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如何将一个人的表现写具体的——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3

明确要求

(1)回顾本单元第11课《军神》的一处描写: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5)

(2)回顾本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一处描写: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6)

小结:你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4

搭建支架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7)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8)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19)

表达“小妙招”

1.回顾课文,写好“人物”

(1)抓住“不同寻常的表现”——以《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为例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0)

第一句将沃克医生平时的从容镇定与此时的紧张进行对比,体现出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不愧是军神!

第二句把“我”平时对任何事都一笑而过与“我”对这件事难以释怀的态度进行对比,体现出这件事对“我”的严重性。

(2)抓住“内心的变化”——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为例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1)

大多数的时候,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的内心往往是有起伏变化的,而一波三折的变化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

2.多元角度,写好“内容”

(1)按顺序写——以《军神》为例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2)

写一件事情,我们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侧面描写——以《清贫》为例

两个国民党兵士的“三次搜查”的描写:

第一次搜查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第二次搜查

另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第三次搜查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的地方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

本文主要写方志敏,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两个国民党兵士,目的就是通过一些侧面描写反衬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3)细节描写——以《丰碑》为例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3)

抓住细节描写,将“细节观察”通过细节表达出来,更加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使文章更加具体。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4)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5)

评价“小助手”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后,可以借助评价表相互评价。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他)(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