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鞍

北 塔

骏马在奔驰中脱掉了鬃毛

褪去了皮肤,最后丢失了

骨头和内脏。坚实的鞍子

落魄在潘家园,驮着骑士的

灵魂,被修理,被鞭打,被翻来

覆去地摆弄,像一页被大风

扔到沙滩上的航海日志

被泡糊的字句里依然起伏着

大海的狂暴!

——原载《杭州日报》2021年12月17日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1)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2)

推荐语

北塔在这首只有9行的短诗里,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如此密集而又如此巧妙地融为一体,他运用暗喻的手法,使马鞍“落魄在潘家园”既是一个现实事件,又是一个文本事件;既是对丑陋的现实的控诉,又是对借助马鞍唤起的骑士精神和英雄情怀的渴望。在这首诗里,北塔先是写出在历史的烟云中几近消亡又被作者无限怀念的“骏马”,然后回到现实的凄凉萧索的“马鞍”,最后落脚到“被大风扔到沙滩上的航海日志”,三个意象无一不在作者内心里充满崇高和怅惘,那满腔愤怒,一怀壮志,熔铸了对现实与历史,民族与个人的拷问与思索。

推荐人:王桂林

榫 卯

胡晓光

木头上

凸出去的叫榫

空出来的叫卯

榫卯是有意思的

它们彼此结合

说它们是咬合更准确

它们越来越紧密

两根木头是树时没有长在一起

榫卯让两根木头结合在一起,直至腐朽

钉子是后来的事物

跟榫卯比起来,钉子是没有意思的

它们只能硬硬地别扭地把两根木头钉在一起

榫卯有多么高级

它们可以伸到对方的身体里去

它们可以更稳固地完成造型

大到撑起一栋房屋

多么神奇

房屋里那些人也像榫卯

榫卯

慢慢变成了一种象征

我有一榫

已多年找不到卯了

——原载《诗潮》2020年3月号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3)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4)

推荐语

整首诗表出一种木头的韧劲,作者在找另一个自己。从语言结构上来说,“榫卯是有意思的”,这样的句子看上去随意,随后读到“钉子是没有意思的”,哦,原来上面那一句是伏笔,这种悬念的设制让人惊叹。“它们可以伸到对方的身体里去,一句金句,令人扼腕沉思,阐述出人与人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作者写尽榫卯的一生,也道出仍然在找另一个我的过程。没有放弃,在人性的韧性与不甘中,略有一点点诗人气质的叹息。这是一个有过担当的人。

推荐人:叶德庆

荒 野

林水文

沿着牛蹄印,来到荒野地

村庄远离,人群远离

荒草独自地摇落夏日,风吹来

转身望向注视它的人,像故人般相遇

它们一直在那里,成为蚁虫的故乡

它们有时会低下花白头颅

让出一条道路,不会通向另个地方

有时深有时浅

有时蚁虫出现,有时小兽潜伏

牛蹄印在巨大的荒草间消失了方向

牛消失了,我们的目标消失

像少年时怀着理想进城

一条红绿灯,各种猛兽出现

荒原寂静,虫蚁出门

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

它也有我们一样的内心

——原载《诗刊》2021年9月号下半月刊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5)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6)

推荐语

荒野的意象朦胧,耐人寻味。荒野可以看成世外的桃源,还可以看成天边的净土,甚至可以看成自己一方的小天地……荒野一直很孤独,但内心坚定,不会与世俗为伍。“不会通向另个地方”,可以翻译成现代社会中人们常说的“不会变通”。与荒野相比,牛却是物质的。目光不离牛的人,也是物质的,因此,他们在荒野(荒原)中看见的风,也是“陡峭躁动”的。诗人曾在《野牛》中叹息“我”故意丢失的一头牛,“顺着它的尿迹回来了”而没有成为野牛。两诗中的牛,何其相似。

推荐人:谢 振

我喜欢宿根的东西

吴东升

春天来了,老家的后院

就开始热闹起来

从房子的后门,沿着台阶向上走

会看到地上冒出很多宿根的植物

如韭菜、葱等

我喜欢这些植物

每年春风吹来它们就生出来

就如母亲,嫁到我家

就扎根这里一辈子

——原载《飞天》2021年第2期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7)

傍晚从河畔吹来的风(风阵阵吹来顿时陡峭躁动)(8)

推荐语

宿根是指个体寿命超过多年持续开花结果不发生变态的草本花卉。作者的文本目光直视宿根的意义——恒定执着、不离不弃。通过对他家景物的连续三小段的铺垫,最后将目光移到他母亲的身上。在人间,没有比嫁到他家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母亲更靠谱更像宿根的东西了。这是一曲母亲的颂歌,也是对具有善良习性生命的强烈尊重。

推荐人:冬 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