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追光而行,走过十年。时间的卷轴上,铺展着长沙昂扬奋进、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红网长沙站策划系列报道《我的长沙·非凡十年》,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记录奋进路上“光阴里的故事”,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的时代进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李濯雪 长沙报道
从大学毕业的青春美少女,到褪去青涩,成为康乃馨园区自理区两百多名长者的“大家长”,从事养老行业十年,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老人的用心付出……这就是长沙康乃馨呵护中心自理护理长唐淑芳。
“小唐,电视机怎么调台啊;小唐,我房间热水器开关在哪里啊,我又忘了;小唐,奶奶不舒服,你赶紧过来啊……”在康乃馨呵护中心5栋和8栋,唐淑芳就是这样上上下下来回跑,平均每天一万步起步。“在这里工作,你要会修电视,会疏通马桶,会理发,会心理疏导,处理得了老人的各种疑难杂症。在别人看来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很琐碎的小事,但都需要认真去对待。”唐淑芳说,对这里的老人而言,他们就是孩子,护理长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件件事情的处置,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嘱咐,都是老人们的“定心丸”,让他们获得满满的安全感。
陪老人散步唠嗑,也是唐淑芳的日常工作之一。
熊爷爷刚入住时,因为中风不能行走导致心情低落,每20-30分钟就按一次床头铃,一天给家属打不下10个电话。每次只要熊爷爷一按铃,值班的唐淑芳都是马上赶到老人身边耐心地询问,细声软语,毫无怨言。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爷爷的生活规律后,她经常不等老人打铃就主动进房间询问。半个月后,基本听不到爷爷的打铃声了,老人也很快适应了康乃馨的生活。唐淑芳不仅对老人做好生活照料,还积极鼓励、协助老人进行康复锻炼,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从一开始不愿起床,到每天愿意坐轮椅起床到阅览室看书报,再到每天扶扶手练习站立,最后到能推着轮椅自行行走,实现了从卧床到行走的康复转变。熊爷爷记得她这份关心与爱,经常念叨着:“我能安心住下来并恢复得这么好,小唐要记大功啊,她真是比我女儿还贴心。”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日益强劲,国民对于医疗、养老方面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位于长沙望城的康乃馨呵护中心作为湖南省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紧跟国家行业政策指导,为我国高端养老赋能。在提供高质量、多层级持续性照护服务中,将“医养结合”更精细化地推广到实践中。
医养结合,医是根本。在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一线护理人员30%是持证护士,采用国际先进的“持续照料社区”运营理念,实行分区管理。入住时为每位老人进行体检、检测、健康维护等,建立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采取责任医师、护工、康复师、护士“四包一”服务模式,对于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护理等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分化处理。
近十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注重多元参与,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土地供应、规划布局、税费优惠、投融资、医养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明确扶持政策,按照最高1万元/床、500元/床·月的标准给予建设和运营补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92家,推进养老服务产业集聚,支持优质品牌机构成片连锁经营服务,打造特色“养老示范街区”。资助养老机构购买责任险,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运行和融资难题。大力培育专业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230余个。
在优化结构上,着眼老年人多元需求,推进高中低档养老机构全面发展。近年争取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中央投资项目18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亿元,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8000张。引进泰康湘园、北辰欧葆庭等高端养老机构,扶持阿默认知照护机构、鱼忆认知症长者照护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创新运营模式上,大力支持养老机构走“医养融合”“公建民营”“社区嵌入”等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