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格助词「を」来提示宾格补语的直接被动句

提到日语的被动句,首先浮现在各位同学脑海的大概就是经典“老三样”: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持有者被动句(持ち主の受け身文)。

其中,持有者被动句一般是这样的结构:

受害者ハ 加害者ニ 受害者的一部分ヲ ~(ラ)レル

比如:

私は泥棒に財布を盗まれた。

我被小偷偷了钱包。

太郎は次郎に頭を殴られた。

太郎被次郎打了脑袋。

但是,米尔老师发现,会有很多同学以为,凡是被动句里出现ヲ格项的,那么一定是持有者被动句。

然而,现实中却会遇到这样情况:明明是个出现ヲ格项的的被动句,却并不能读出来“受害”或者说“持有者的一部分受到负面影响”。

比如:

意見を求められたので、思うままを正直に答えた。

因为人家征求我意见,我就如实地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了。

这种被动句,其实也是直接被动句。事实上,直接被动句里出现了ヲ格项,也非常正常。那为什么很多同学对此觉得好陌生、好复杂呢?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姑且认为被动句都是从一个“原本主动句”变化而来的。

1.直接被动句(直接受身文)

直接被动句描写的事态,和原本主动句基本一致,只不过是视点有所变化而已。

原本主动句中作为主语的ガ格项,在对应的直接被动句中,变成了补语,变成了其他格项。(ガ格项有可能被系助词ハ主题化,但主题化后从格关系上来看仍为ガ格项,下同)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原本主动句中有多少个项,对应的被动句,依然有多少个项。并不会平白无故多出一个项。当然,有时会遇到“省略”的现象,但把被省略掉的项补全后,项的数量依然一致。

直接被动句中,我们见得多的往往是这样的情况:

(1)原本主动句中的ヲ格项补语,在直接被动句中变成ガ格项主语。

(1a)两个项的句子:

太郎が次郎をたたいた。

太郎打了次郎。

次郎が太郎にたたかれた。

次郎被太郎打了

(1b)三个项的句子:

太郎は次郎に花子を紹介した。

太郎把花子介绍给了次郎。

花子は太郎に次郎に紹介された。

花子被太郎介绍给了次郎。

当然,因为ニ既可表起点又可表着落点,为了避免多个ニ造成混淆,这里表示起点可以改用カラ,即:

花子は太郎から次郎に紹介された。

花子被太郎介绍给了次郎。

总结:在(1b)中

主动句ガ格项主语 变成 被动句ニ格项补语

主动句ニ格项补语 仍是 被动句ニ格项补语

主动句ヲ格项补语 变成 被动句ガ格项主语

当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2)原本主动句中的ニ格项补语,在直接被动句中变成ガ格项主语。

(2a)两个项的句子:

見知らぬ人が妹に話しかけた。

陌生人跟妹妹搭讪。

妹は見知らぬ人に話しかけられた。

妹妹被陌生人搭讪。

(2b)三个项的句子:

太郎は次郎に英語を教えた。

太郎教次郎英语。

次郎は太郎に英語を教えられた。

次郎被太郎教英语。

那么很多同学纳闷的,出现ヲ格项的的被动句,属于哪种情况呢?

没错,正是属于上面那个(2b)的情况

总结:在(2b)

主动句ガ格项主语 变成 被动句ニ格项补语

主动句ニ格项补语 变成 被动句ガ格项主语

主动句ヲ格项补语 仍是 被动句ヲ格项补语

2.间接被动句(間接受身文)

原本主动句中本来没那个项、或者因为句法限制无法有那个项,但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那个项与该事态有关系,那个项受到了该事态的负面影响,并在被动句中变成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做间接被动句。

所以,间接被动句描写的事态,和原本主动句是不一样的。

比如:

(3)

雨が降った。

下雨了。

*雨が私に降った。

私は雨に降られた。

我被雨淋湿/浇透/……了。

原本主动句里是无法插入「私に」这个项的,所以「雨が私に降った。」是病句(打了*符号,表示这是不合语法的句子)。但说话人主观上认为「私」受到了「雨が降った」的负面影响,所以在间接被动句中,增加了「私は」这一项,和「雨が降った」这个事态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间接被动句会比原本主动句多出一个项。

3.持有者被动句(持ち主の受け身文)

原本主动句中“受害者的一部分”是ヲ格项补语。在被动句中,这个“受害者的一部分”仍然还是ヲ格项补语。

原本主动句中,“加害者”是ガ格项主语。而在被动句中,这个“加害者”变成了ニ格项补语。

原本主动句中,“受害者”并不是一个处于连用格的项,一般只处于连体格,即作为ノ格项存在(连用格指的是修饰用言的格,比如ガ格、ヲ格、ニ格、デ格等等。连体格指的是修饰体言的格,比如ノ格)。而在被动句中,这个“受害者”变成了主语这个连用格的项。

像这样的被动句,叫做持有者被动句。

持有者被动句描写的事态,和原本主动句也基本一致。

比如:

泥棒が私の財布を盗んだ。

小偷偷了我的钱包。

私は泥棒に財布を盗まれた。

我被小偷偷了钱包。

那么,「泥棒が私の財布を盗んだ」可以变成直接被动句「私の財布は泥棒に盗まれた」么?只看句子结构是没问题的。但是,直接被动句无法体现“受害”这层含义,所以在习惯上日本人并不太把这样的场景用直接被动句表述。考试中,遇到这种场景,也尽量不要写成直接被动句,而是要写成持有者被动句。

另外,从意义上看,持有者被动句描写的事态,和原本主动句基本一致,这一点和直接被动句相似。而从结构上来看,持有者被动句处于连用格的项,比原本主动句多了一个,这一点与间接被动句相似。也就是说,持有者被动句兼有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的特征,因此又叫做中间被动句

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练习题(米尔专栏用格助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