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 )来实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 )来实现(俯身铺起群众脱贫就业路)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 )来实现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就近、就便开发贫困户就业岗位是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全面推进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张海峰作为人社局派驻张凹村的第一书记更是将“促就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心贴群众,俯下身子,千方百计地为贫困群众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持续不断地铺起了一个个山村农民的脱贫就业之路。

贫困户李兴元一家共有5口人,2014年识别为贫困户时家庭年人均收入仅为2000余元,上有年迈的老母亲,下有2个正在上学的儿子,妻子因病行走不便被确定为肢体残疾人,个人外出务工又因体质、技术等原因无法成行,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无助的就业之路日趋让这个家庭深陷贫困之渊无法自拔。张凹村类似于李兴元家情况的农户还有很多,因文化程度原因大多只能从事建筑、保洁等纯体力劳动,就业信息少渠道窄,不仅收入低而且不稳定,经常一年下来回乡时还不够一家人的生活费。

“想尽办法让乡亲们走出去就业!”成为结对帮扶的首要之选。为了更好地帮助乡亲们实现稳定就业,驻村第一书记张海峰积极申请在张凹村成立了第一家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将济源市就业服务信息直接延伸到了村,定期通过村微信群、朋友圈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同时及时收集本村村民外出就业的需求意向,凡发现适合上岗的及时进行推荐。在人社局前后两任第一书记孙战忠、张海峰与帮扶责任人杨海东的共同努力下,李兴元最终在2017年5月成功地帮助他在万洋肥业觅到了一份岗位,每月稳定的2500元工资成为了他家脱贫的第一份保障,当年12月便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8年5月,李兴元的大儿子李万奇在济源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开始步入社会,帮助李万奇寻找工作又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的心头事。从湖北外出务工到金马焦化,从富士康短工到长期工,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帮助李万奇尝试了4个岗位,每次的上岗都满涵了他们的心血付出!2020年疫情防控渐趋常态化的时期,李万奇再次接到了济源富士康的复工通知,稳定可靠的工作岗位成为了这个家庭奔小康的第二道助力!

李兴元家每天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李兴元的妻子赵小芬肢体残疾逐步得到缓解,从最初的行动受阻到随后的正常行动,赵小芬渴望就业的心也更加迫切起来。让赵小芬这样的半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上岗,成为了驻村帮扶人员的2020年新举措。他们积极地向镇政府申请了村级保洁服务岗位,每月22天每天不高于4个小时,月收入稳定1000元,赵小芬在保质保量完成村里保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还利用空闲的时间种了1.6亩白菜制种,到镇劳保厂打零工,她个人收入已完全达到了一个全劳动力的标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兴元一家5口人中有3人实现了就业,月收入稳定达到6000元以上,2020年人均收入更有望突破万元。当赵小芬谈起今后的生活时,她骄傲地说了一句:“我们家终于也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共同奔小康了!”

类似李兴元家的农户还有很多。曾经因车祸导致腿部受伤的高胜利在2018年2月发布的10000多个就业岗位中觅到了定向残疾人就业的富龙实业公司并成功应聘。目前的高胜利一家,丈夫在工厂上班,妻子养起了鹌鹑,曾经一度陷入困境的家庭又焕发出了新的希望!曾经因丈夫患重病儿子上大学的于小桃受到了人社部门的就业援助,在济渎庙管理处当起了清洁工,现如今她的大儿子即将大学毕业正在参加全省公务员考录!据统计,自2018年1月以来,张凹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已累计发布各类招聘信息54期1万条,全村1452人中有600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多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59人中有27人实现稳定就业,劳动力人员就业率达到100%,稳定就业已成为他们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最有力保障!

站起来为天,扛起山村脱贫重担!俯下身为牛,铺就乡亲就业之路!背靠王屋山、远眺母亲河的邵原镇张凹村在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幢幢美丽的乡间别墅有序排列,一个个绽放的丛间鲜花跃然纸上,游园、书屋、运动场,磨盘、锅灶、蔬菜地,俯首为牛的奋斗者们正帮助着这个曾经贫穷的山村进行着新的“嬗变之路”,这里一定会成为乐有所居、老有所养、业有所成的乡村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