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

“前方到站,宗关。”

曾经,这一站是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的起点,从宗关到黄浦路,武汉人初尝城市地铁便捷的甜头与兴奋贯穿在这十站之间。更早之前,这里是老武汉人口中的水厂,见证了硚口的兴衰变迁。

这里是宗关,是武汉第一滴自来水的发源地,是旧时商贸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港口,而紧邻地铁宗关站和水厂的,正是硚口区宗关消防救援站。

# 01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

宗关的得名,与汉口的商贸兴隆有关。作为汉水之滨的税关,它在上游,有“汉江朝宗”之意,明清时期,货船往来,商贸繁荣,宗关热闹非凡。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3)

提到宗关,就不得不提起宗关水厂。

从1909年竣工通水至今,拥有百年历史的水厂依旧焕发生机。它是武汉市第一座自来水厂,当年为了解决老百姓饮水的问题,来鄂浙商宋炜臣经张之洞的批准修建了水厂,使得武汉早于北京一年成为了全国第四座吃上自来水的城市。

从此,大汉口迈入了工业繁荣的时代,武汉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步入现代化的进程。大家所熟知的汉口水塔,便是与水厂同期修建起来的“汉口第一高楼”。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4)

宗关消防救援站是挨着水厂的“老邻居”,如今它和硚口区消防救援大队一起共同守护着周围约7平方公里的辖区安全。

宗关消防救援站始建于1952年,上世纪90年代后,该站营区共经历了3次重建(搬迁),现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建一路18号。

建队以来,宗关站指战员先后参与处置了“1.2”长江油驳火灾、“1.8”汉正大厦火灾、“2.5”汉正街武房1号楼火灾、“1.17”侨康商场火灾、“4.13”洋浦化工仓库火灾等多起重大火灾事故处置。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5)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6)

看着满屋子的荣誉,我们仿佛看到了消防战士们在危难之时英勇奋战的身影,这些荣誉就像温暖的光照亮了我们的眼睛。

# 02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7)

旧改,是老城区发展的宿命,硚口新旧更替的故事也在宗关上演。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和三号线在宗关交会,二环线也在此穿江而过。旧的厂房被一一拆除,新的商业体拔地而起,宗关正与武汉商务区、武广商圈构成全新的黄金格局。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8)

△宗关黄鹤楼酒厂旧址

周围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分队长马超都看在眼里。2005年初来消防站之时,他还只是一个不到17岁的新兵,时间一晃便走过了16年。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9)

△宗关消防救援站分队长马超

马超是队里“元老”级别的人物了,与他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早已奔赴不同的岗位。尽管身边人来来往往,他始终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在他心中,宗关消防救援站早已是自己家一般的存在。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0)

入职16年以来,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行动。

去年疫情期间,他主动申请加入支队“119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48天,参与疫情一线的病患转送、物资搬运、病区消毒、防火宣传等任务;今年河南暴雨之际,他又随支队跨区域增援力量奔赴河南郑州,共营救7名被困人员、转移遇险群众40余人、排水排涝15万余吨。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1)

△图右为马超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2)

在疫情防控期间,马超因工作突出被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硚口的其他中队也有像马超一样为人民服务,贡献自身力量的消防员,因此硚口区消防大队被授予了“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消防员的本职工作,保持对这个职业的敬畏之心好好工作就够了。”

当被问到这些年的经历和感想之时,马超显得风轻云淡,在他心里,获得的荣誉、老百姓的称赞都是小事,认真完成上级所交待的任务才是重点。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3)

“我和他同吃了十几年的大锅饭啊!他对我们都蛮好,也蛮尊重我,真的是将青春都奉献在这里了啊!”

和负责大家伙食的朱阿姨聊天时,提起马超,她是赞不绝口。这十几年来阿姨也见证了一批批“新兵”的到来与老同志的离开,感触良多。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4)

△今年五月刚刚通车的汉江湾桥

百年前,宗关因航运关税带动了硚口工业文明的崛起,推动了汉口乃至整个大武汉的发展。百年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它将再次成为硚口复兴的中心。

# 03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5)

宗关消防救援站辖区内共有九所学校,武汉四中是硚口人心中数一数二的高中。它始建于1899年由英国人创办的汉口博学书院,在时间的长河里,历经了百年的风雨。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6)

伫立在绿荫间的老钟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栋石墙红瓦的西式建筑便是四中的地标。它曾是校园里的主教学楼,学生们伴随着钟声上下课,如今这座钟楼已经被改造成了校史陈列馆,不轻易对外开放。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7)

每一个四中学子都因为自己是袁隆平院士的校友而自豪。我们在校园里沐浴着秋风,身旁洋溢着无数青春的气息,看着袁院士的雕像,仿佛看见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注入了新一代学子的心灵。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8)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19)

每半年,宗关消防救援站都会来到武汉四中,对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为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培训效果而不懈努力。

红色印记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0)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1)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2)

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上图为消防员日常训练的场景,我们前去采访的当天,恰巧遇上全体消防员参加大队组织的训练比武。

宗关消防救援站的指导员陶鹏帮我们整理了一些老照片,在此分享给大家。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3)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4)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5)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6)

追寻百年记忆共绘朝阳红色地图(红色记忆巡城记)(27)

来源:武汉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