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六大步骤(海韵教育心态)(1)

  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必须审慎对待之。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管理出质量,管理出……等等,如此话语如雷贯耳。可究竟如何管理?管理的度是什么?

  ☞ 注重细微,将简单的事情做彻底。

  ☞ 拒绝平庸,把平淡的工作做经典。

  ☞ 常规积淀特色,创新成就品味。

  ☞ 正视现实,不找借口;常规工作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尊。

  ☞ 只有常规落实好了,其他一切工作才有根基等。

  因学校管理的对象不同,有的管人,有的管物,所以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同。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来说,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从多年的学校管理中获得一个结论:精细化管理,就是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 “把复杂简单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本质上它是一种执行文化,解决的是普遍存在的“知行不合一”、“理念在天上飘,行为在地上爬”的矛盾。

  管理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在推进简单管理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拥有良好的心态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来是简单的,但要真正转化为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工作中不得已时可采用一点阿Q精神法。有人说,阿Q精神与学校管理是两回事,风马牛不相及。大凡读过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人都对阿Q了如指掌。我们把它借用来,是因为“阿Q精神法”用于学校管理,其精髓在于“宽容”。学校管理人员是与人打交道,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碰撞与摩擦。如果此时管理人员以领导自居,发号施令,用制度压人,训斥人,必定矛盾越来越激化,以致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且还会落了个“盛气凌人”的美名。此时,如果采取阿Q 精神法,以静制动。先让他发泄,当他感觉到没趣时,气自然也就消了一半。事后再找他谈此事的对错,他就不可能再有如此大的火气了。以谈心的方式,矛盾也就化解了。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宽容”。先哲们曾教导我们说:处事以让一步为高,对人宽一分是福。宽容是美德,是一个人内在良好修养的体现。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工作、事业成功的伴侣。 学校管理更需要一份宽容之心,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

  二、建立易行的机制

  让教师知道怎样做;奖励那些做得好的人;形成文化的和制度的压力;让教师明白不这样做就会受到约束。学校管理本质上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采取人管人的办法其实是最愚蠢的管理方法!而只有用制度管人才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管理就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一个人该获得褒奖或奖励,不是领导要奖励他,而是制度要奖励他。同样,一个人该受到批评或惩罚,不是领导和他过不去,而是制度规定了他必须受到批评或惩罚。当然,在制订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冰冷的制度更多地充满着人文关怀!因为任何制度不可能完善到极致,那么制度管理就不可能完全公平,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教师从思想深处反感你的管理,多么健全的制度也没有用,大不了他们不干了,走人!而学校教师的行为不是靠制度约束的,而是靠行为习惯约束的。所以只要我们按照我们的管理思想来培养教师的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就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示范的执行

  境界太高反倒不利于提高执行力,还需要根据情况,该怎样就怎样。管理上不要太追求美感,否则会偏离简单,走向“惟美”。 因为在追求当中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迷失目标。例如,现在大家坐在这里,我走进来,看见地上扔着一个很脏的乱纸球,我如果问这是谁扔的,这么不讲道德,不管是谁扔的,他都不会承认,因为我讲谁,这是一个分辨是非的说法。假如我不说谁,而是走过去,弯下腰把这个脏纸团捡起来,这个时候,可能没有等我去捡,扔这个纸团的人可能在我之前把它捡去了。即使他没有去捡,我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旁边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那么他们以后就会形成自我约束:不乱丢垃圾。又如,教学中出现问题,我说我们先不说这是谁的责任,因为问题已经产生。我们先分析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大家的思维转过来了,当原因一步一步破解出来后,一种讨论、沟通也就开始了,原因找到了,方法也出来了,于是明确这件事情由谁负责,负责人就会用心带动其他人去做了。至于造成这件事的人和因素,在讨论过程中已经不言而喻了。管理者不要仅仅是评头论足,需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教师自然跟随效仿提升完善。

  学校管理关注的是效率、规则和把握度,也需要管理的温度、文化、包容力和示范力,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