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PPI、M1、M2、CRB、SPCI这些都是常用的经济数据,但这些眼花缭乱的数据、高深莫测的模型、枯燥的理论对经济学家以外的读者了解经济并没什么切实帮助。
于是人们便创立了巨无霸汉堡指数、口红指数、大杯星巴克指数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简单易懂的经济理论。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项“啤酒指数”。该指数挑选了50个国家,通过计算对比当地平均月薪和平均一品脱(约560毫升)淡啤酒的售价来排名。
啤酒价格指数
评估工资水平
《每日邮报》的“啤酒指数”显示欧洲国家摩纳哥人民平均每工作4分钟就能买得起一品脱啤酒(售价约13.2人民币)。
袖珍富国摩纳哥 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另一个欧洲国家列支敦士登和比利时紧随摩纳哥之后,人们工作不足10分钟便能买得起一品脱啤酒。
而在该排行榜中垫底的西亚国家阿塞拜疆,尽管平均啤酒价格与摩纳哥相当,但阿塞拜疆人民需要工作82分钟才能买得起相同单位的啤酒。
此外,关于“啤酒指数”,除了计算工资和物价之比,单纯考虑售价也能得出许多结论。
信托公司Sovereign Group就通过比较啤酒售价来计算世界上各个城市的生活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城市,纽约和东京分列二、三位。
啤酒经济周期指数
《每日邮报》的“啤酒指数”主要比较的是欧洲国家,因为当地酒业大都被帝亚吉欧和百威英博占据,且大都使用欧元,汇率稳定。
通过对比两家公司生产的同种啤酒在各国不同的售价就能得出“啤酒指数”。
但我国居民更喜欢喝“当地啤酒”,“一方人喝一方啤酒”,各地劳动力、原料成本不同导致生产成本差异大,很难用“价格对比”来得出具体的“啤酒指数”。
我国主要是用啤酒销量来评估经济周期。
图片来源:酒业家
蓝领工人普遍爱喝啤酒,从几千年前古埃及修金字塔的时候,发给工人的工资就是啤酒和面包。
当经济萧条的时候,低端啤酒的销量随之下滑,反映了蓝领工人减少、低端消费下降。
经济回升的时候,低端啤酒销量也随之回升。
关于经济周期,经济学家还有:扑克牌销量、出租车司机谈吐等类似指数……
啤酒气象指数
酷热的夏天来杯冰镇啤酒,是很多人会有的一个消费习惯,为“指导消费和销售”数据公司便得出一个啤酒气象指数。
啤酒气象指数认为:当气温达22℃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啤酒销售量日增200万瓶,达25℃后,销售量猛增,但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随着气温上升,销售量反而下降。
啤酒指数和我们日常生活较接近,感觉不那么神奇,但据数据研究在飓风天气下,最畅销的食品是蓝莓烤面包,这个就是气象指数有用的地方了。
在欧美有专门的气象数据咨询公司,根据气象数据向企业提供生产、销售咨询,产值已过千亿。
例如农业、物流、零售等都和天气息息相关,统计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
气温相差1摄氏度或降水量增减1毫米,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及销量上都有明显变化,气象数据公司称为:“一度效应”。
就像常见的“巨无霸汉堡指数”、“星巴克”指数常被人批评未考虑各国劳动力成本和汇率,“啤酒指数”也有也有致命缺陷。
“啤酒指数”涉及到消费升级问题,巨无霸汉堡和星巴克产品单一,顾客消费需求相同。
同时由于模式化生产,即使在不同国家巨无霸汉堡和星巴克在配料、制作工艺、口感方面都相差无二,没有消费升级问题。
但啤酒方面,首先不同的顾客需求不同,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就差距大,年轻人更喜欢“少喝,但喝点高品质的”。
这反应在啤酒销量上,单看销量还以为啤酒业进入寒冬,经济运行变差,但其实啤酒销售总额是上涨的。
这样的数据就很有迷惑性。
都说经济学家的话我们只能相信其中的10%,但即使不会骗人的数据,我们也不能被数据表面所迷惑,要深入分析数据的来源,其中的微小变量。
这在炒外汇、期货时尤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