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完整版(一花一世界)(1)

一花一世界

那天,和朋友一起散步,路旁有不少石榴树。

好鲜艳的石榴花!就像一盏盏火红的灯笼,在翠枝绿叶中闪动着活泼的眼睛。可以想象得到,再过几个月,这些石榴花都会孕育出浑圆饱满的石榴,如果它们熟透了,便会笑得合不拢嘴,仿佛已修成了正果。

一个孩子也乐得合不拢嘴,眼里一片阳光灿烂,逗留了很久,就是不忍离去,一会儿嚷着让妈妈抱起来,伸手就要去摘石榴花。他妈妈说:“千万别摘呀,要爱惜花木”。可话音未落,一朵石榴花已被眼疾手快的孩子攥在手中,还挤眉弄眼的,望着妈妈笑。他妈妈嗔怪地说:“这孩子,真不听话,一朵石榴花有什么好看的?”

我在旁边小声说:“在孩子眼里,什么都是美好的,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孩子的妈妈看了我一眼,没有言语。朋友却接过话头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在说佛语?”我笑道:“我又不是佛家,怎么会说佛语?不过你刚才说的那两句话,的确是佛教用语。”

孩子静静地望着我们,眼里一片明澄清雅。

朋友问:“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我回答:“按我的理解,就是说一朵花里能发现一个美好的世界;任何一棵树下,都能达到一种境界,只要你拥有慈悲的心肠和良好的道德情怀。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处处都有美好的东西。”

我是在说佛吗?是,又好像不是。我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概念,但它却又无时不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渗透于我们的行为里,给人以慈悲的美的享受。我想,如果你去过佛教圣地,这种感受就会更强烈。

难道不是吗?且不说那庄严肃穆的庙宇殿堂里所弥漫出的凝重氛围,让人顿生博大宽阔高远之心,让你远离喧闹张扬的浅薄,走进凝神静气的深邃;且不说那高大巍峨的佛像眉宇间透出的慈爱,给人以恬淡真纯之感,让你远离邪恶,走近善良;且不说那深沉舒缓的晨钟暮鼓,所烘托出的情调让人感到从容自在,远离浮躁,远离虚伪,但说佛教圣地那秀丽的景色,优美的风光,你就能知道什么叫做美。

我曾经去过北京的碧云寺,厦门的南普陀寺,谷城的承恩寺,所到之处,无不被奂美的人间至境所打动。在碧云寺里听那舒缓的佛教音乐,就像是一位慈眉善目修行高深的长者对你的谆谆教导,让你终身铭记他的话而不去伤害别人。

在南普陀寺,一声声暮鼓敲打在我的心上,我们的心上,也敲打在人类精神的琴弦上,仿佛提醒人们不要忘了去关爱世界,抚慰苍生。在承恩寺,打动我的却是那秀美的景色,这里绿草如茵,花香四溢,泉水叮咚,清风习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绝秀的风景画,“人在山上走,犹在画中行”,令人流连忘返。

面对这样的美声美乐和美景,你能无动于衷吗?而这样的美,却是由外而内慢慢渗入到你的心中去的。你的眼睛里也许只有一朵花,但你的脑海里可能就是一片花的海洋,因为你的心中藏着一个春天,所以,你在感动之余,忍不住也想去回归自然,营造胜景。

“一朵石榴花就让你想到这么多,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朋友感叹道,转而却又问:“你说,为什么有寺庙的地方总是美好的?”我想,可能因为这些寺庙本来就建在风景好的地方吧,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样回答太过肤浅。那么,究竟该怎样回答呢?

一花一世界完整版(一花一世界)(2)

我以为,佛教劝人们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弃恶从善、追求美好。这美好的含义就包括人类心灵的净化和自然胜景的营造。历史上许多僧侣长期陋居于山林之中,忍受着辛苦劳顿和孤独寂寞,倾毕生精力于寺庙的建设和佛法的传播,既普度了众生又营造了美景,这是因为他们心中珍藏着一方净土,美景仅仅只是它的外化形式而已。

也就是说,若心中有美好,则处处有美景。就像眼前的这个孩子,他所见之处无不美好,从一朵石榴花中自然就看见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因为他心性善良,纯洁无瑕,心中也藏着万千美好和一方净土。

忽然想起前年我拍电影《青春约》的时候,特意设计了一场戏:在厦门石室禅院门口,当董事长开示何天明后,响起了几句画外音:“一花一世界,一情一因缘,一丝一牵绊,一生一瞬间。”这几句话是出品人袁玉奎先生的杰作,他是一个敦厚善良的人,常有世外高人般的言行。因而,这个桥段得到圈内朋友的好评,也许大家都认同我们的电影所传递出的真善美的正能量吧?

佛教文化所带给现代人的某些启迪是不能忽略的。假如人人心中都多一份美好,少一份丑恶;对自然美景多一份关爱,少一份破坏,那该多好!

这时,孩子又悄悄拿出石榴花,放在鼻子下轻轻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