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1)

前人有言:大凡咏菊者,多非单单抒发恬淡之志,而亦往往借以渲泄胸中不平之气。且看宋代刘克庄的七言律诗《冬景》:

《冬景》【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 竹外秋声溅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容菊满圆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3)

这首七言律诗,一名《初冬》。综合两个诗题的意思,更切合诗的内容,即写的是初冬的景色。通过写景,显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情;再深入一层探索,似乎还可以感到作者失意后清高孤傲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5)

首联从“声”、“色”两方面着笔,写初冬的晨曦和风塞。“晴窗”一句把初冬早晨万道霞光映于晴窗之上的景色写得清朗、明丽;“竹外”一句点明节令,“秋声渐作威”,说明由秋入冬,寒气开始逼人了。颌联写作者为过冬所作的准备,“新暖阁”写住,“旧寒衣”写穿。颈联写饮酒自娱:美酒酿就,其色如嫰绿的竹叶;经霜肥蟹,其黄若既剖之橙,持螯下酒,其甘美快意可知。尾联写观赏,是说满园菊花迎风斗霜,应莫违花信,及时观赏娱目。

这首诗,如果只是就诗论诗似乎纯属写景,看不出多少微言大义。如果仔细琢磨,却有言外之意。刘克庄另有两首题为《冬至》的七言律诗,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上就和这一首明显不同。《冬至》其一云:

“病逢佳节倍投床,卧听群儿笑老苍。

仅可六藏数龟息,安能三 黜入鹓行。

脉微药焙常储火,足冷茅檐定有霜。

多谢天公相暖热,起技败絮负朝阳。"

其二尾联云:

“老退尚余忧国念,朝来云物果灾祥。”

显然,在这两首诗里,作者是直抒购臆:他晚年虽然病弱潦倒,而仍未忘怀国家。这首《冬景》诗,当是他被贬归田时所作,虽然思想并未外露,但字里行间仍然流淌着作者的感情细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7)

刘克庄一生忧国,曾三次入仕,三次被黜,单因所写《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即被指为讪谤柄臣而被闲废十年。但他并未因此而屈服,而是栖迟衡门,寄情菊酒,闲适而孤傲。这首诗中写到的秋去冬来,寒风施威,他备旧衣御寒,煮肥蟹下酒,表现的正是安然自适,不阿谀、不乞求的高洁情操。尤其是“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一联,更写出他醉心东篱,乐与菊花为伍的逸情。

前人有言:大凡咏菊者,多非单单抒发恬淡之志,而亦往往借以渲泄胸中不平之气。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淡泊明志,但龚自珍咏陶潜诗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竞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这里,刘克庄对菊花如此的一往情深,也正是他悠闲而又傲岸的心境的真实反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陶渊明淡泊明志)(11)

感谢关注,感激阅读,欢迎参评、转发和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