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在封建古代的社会中,礼法渗透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在称谓及称呼上

也有严格的要求。与人交往,古人注重虚己以待人,必须降低身份,恭敬对待他人,做到以礼相待。所

以,古人对别人往往使用尊称,而对自己则使用谦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

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谦称则是表示谦虚的自称。

古代人称谓中常见的尊称与谦称(古人对称谓有多少种尊称和谦称你知道吗)(1)

古人对别人的尊称都含有赞美之辞。在古汉语中,凡是谈话对方都要用到尊称。当称对方或其

有关事物时,常用“大”“芳”“高”“贵”“雅”贤”“玉”“华”“令”等字来表敬意。敬称对方为大驾、足下或台驾。

敬称年长男人为大伯,年纪相仿的男人为大哥,尊称年长者为大爷,年龄小的男子平辈为贤弟、侄子为

贤侄,对方的儿子为贵子、令郎,对方的女儿为令爱、令千金,对方的学生为高足;问对方的姓氏为贵

姓,对方的名字为大名,年轻女子的名字为芳名,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叫名讳;问人的表字是台甫;

问对方的年龄是贵庚,问老人的年龄用高寿,年轻女子年龄为芳龄;问对方的生日用华诞,老年人的寿

辰为大庆;问对方的书信或言辞是玉音、华翰;对方的房屋是华堂、华厦;对方的邻居是芳邻;对方的

国家为贵国;对方的作品为大作;对方的见解是高见;对方的情意为雅意;对方的成全叫玉成等。

古代人称谓中常见的尊称与谦称(古人对称谓有多少种尊称和谦称你知道吗)(2)

而凡是提及和自己有关系的都用到谦称。在与别人说话时,谦词的运用也很广泛。说自己或与自己

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敝”“薄”“贱”“寒”“拙”“内”“愚”“小”“家”“舍”“老”等字,来显示说

话人自己谦虚的态度。自称自己是小人、小可、鄙人敝人、愚、蒙、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

下、下走、后生、晚生等;称自己的姓是敝姓或贱姓;自己的父亲是家父、家君、家严、家尊、家翁,

自己的母亲是家母、家慈,自己的妻子是拙荆、内人或贱内,自己的儿子是小儿或犬子,自己的女儿是

小女,自己的哥姐是家兄家姐,自己的弟妹叫舍弟舍妹,自己的侄子舍侄;自己的意见是愚见、拙见、

鄙意或鄙见;自己的学校是敝校;自己的家是寒舍或敝处;待客的酒是薄酒;自己的技艺是薄技;自己送

的礼物是薄礼;自己的情面是薄面;自己的文章或著作是拙笔、拙著或拙作;对年纪比自己小的人自称

愚兄;在朋友面前自称小弟;青年读书人自称小生;没文化自称老粗;老年人谦称老朽;老年妇女则自谦

是老身等,提及自己时的谦称真是数不胜数。

古代人称谓中常见的尊称与谦称(古人对称谓有多少种尊称和谦称你知道吗)(3)

当然,在人与人交往中,带有谦、敬色彩的词语经常使用于一些动作上。古人也常用“拜奉”“恭”“敬”

“垂”“俯”“屈”“光”“惠”“雅”“敢”“忝”等字表示对对方的敬重。阅读对方文章是拜读,访问对方是拜访、拜

望、拜见或拜会,初见他人叫久仰,结识对方叫拜识,好久没见是久违,托对方办事叫拜托、奉托,别人

的帮助叫鼎力,请别人给予方便的叫借光,请别人做事或让路叫劳驾,感谢对方是拜谢,佩服对方是拜

服、敬佩,回复对方叫奉复,告诉对方叫奉达、奉告或敬告,劝告对方则是奉劝、进言,归还物品叫作

奉还或璧还,陪伴叫奉陪,自己赠送东西出去叫奉送,对方赠送东西给自己叫惠赠,祝贺叫恭贺、敬

贺、拜贺或恭喜,等候叫恭候或敬候,邀请叫恭请、敬请,迎接叫奉迎、恭迎,邀请人到达是屈驾,对方

对自己的爱护是垂爱,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叫垂青,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是垂问或垂询,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称垂念,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叫俯察,对方或上级的体念是俯念,对方或上级的允许是俯允,顾客

来到叫光顾或惠顾,客人到来叫光临或劳步,对方到达叫惠临,对方保存是惠存或笑纳,对方允许是惠

允,请人委屈迁就职务为屈就,请求对方指教称为雅正、见教、赐教或指正、冒昧地询问是敢问,冒昧

地请求是敢请,冒昧地麻烦叫敢烦,自己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辱没了他人叫添列,有愧处在其中叫添

在,有愧地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叫赏脸,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叫可请对方看信叫台鉴,请对方

担任叫泰任,请人勿送叫止步或留步,请人原谅叫见谅、包涵或海涵中国人谦称自己和敬称他人,就是

在追求一个“和”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礼仪文化更是中国人潜藏千年的“和”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