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薛刚反唐编剧是谁(我演蒲剧薛刚反朝的一些体会)(1)

《薛刚反朝》经阎逢春、张庆奎两位蒲剧艺术大师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成为蒲剧的代表剧目,久演不衰,被许多兄弟剧种所移植,在戏曲界乃至全国很有影响。徐策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有表现他的三个重要场次:《换子》《观图》《跑城》。

蒲剧薛刚反唐编剧是谁(我演蒲剧薛刚反朝的一些体会)(2)

《换子》是昏君听信谗言,要将功臣薛家满门剿斩,连初生的婴儿也不放过。徐策不忍忠良绝后,决定用亲生幼子换下薛家小儿。其间不但徐策本人有激烈的思想斗争,还要设法做通夫人的工作。这段戏,张庆奎老师擅于唱,阎逢春老师长于白,我吸收二人的长处,着意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在唱念中灌注发自肺腑的深情,来展现徐策舍子救人的美好心灵。当薛姣长到十三岁后,徐策痛说薛家冤史,让他明白身世,立志报仇除奸。这段戏没有较大幅度的表演动作,只有靠唱腔说白来表演,这就要靠适当、纯熟的艺术技巧来处理,不然戏就会显得平直乏味,吸引不了人。我反复钻研剧本,揣摩人物心理。根据情节层次安排节奏,让唱念沉厚而富有激情,既表现徐策,同时也影响到了薛姣,使观众能看清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波澜,因此使整段戏波澜起伏,能够紧紧抓住观众。

蒲剧薛刚反唐编剧是谁(我演蒲剧薛刚反朝的一些体会)(3)

《跑城》中有许多繁难的台步身段,还有大量的帽翅功运用。啃这块“硬骨头”,我的确下了很多功夫。为练台步,我曾清晨穿上靴子,在大街上走、跑,已记不清磨坏了多少双靴子。练身段,无数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或雄鸡报晓的凌明,独自在排练室的大镜子旁,一招一式的练习,在力求规范的同时,注入人物的内在情感。帽翅功虽然在《周仁回府》《蝴蝶杯》《杀驿》等戏中运用过,但那是纱帽翅,而徐策用的是相帽翅。二者虽形式上大同小异,但操作运用却有异,前者轻,后者重,摇动、旋转的控制要求不同,有一段时间,我无事就戴上相帽,思谋人物的唱词内容、所反映的情绪、运用何种身段、台步,再配上帽翅的哪一种摇法,才能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并将其外化到形体动作和帽翅摇动、旋转各种变化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长地久,不但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帽翅功,还发明了帽翅的异向旋转,为帽翅功增添了新花样,对表现人物丰富的感情变化非常有利。《跑城》是基于徐策见到薛家人马兵强将勇之后,所发出的“薛家的威风又长了”的感叹而生发出来的,紧扣住这个戏眼才能贯穿完整地演好这段戏。徐策兴奋之余,不骑马而步行上朝,奏本除奸,这一走,就由“走”变成“跑”,演变成一段众口称赞的好戏来。按理说,徐策已是白髯飘飘的老翁,即使跑也不会跑出那样全的步伐和身段来,更不会在跑的过程中,得意之余甩出许多帽翅的花样。但戏曲由是夸张的艺术,不如此不能表现人物的极度兴奋,不如此内心沸腾的情感就难以外化在强烈的外形动作上,于是就有了徐策这一段“老”而“狂”的表演。表演中,我熟练运用前人的传统表演程式,并有自己创新,发挥年轻、力壮、气旺的优势,让徐策唱得扬抑顿挫、酣畅淋漓,让徐策跑得疾徐有致,节奏越来越快,最终因年老体衰而摔倒在地。

蒲剧薛刚反唐编剧是谁(我演蒲剧薛刚反朝的一些体会)(4)

蒲剧《徐策跑城》这出戏,我就是抓住这三个重点场次,来突出表现徐策性格中的亮点、进而体现忠贞爱国、救人危难的民族精神。因为我注意到了新的时代中,戏中的历史人物也应有更多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结合点。因此适应了观众变化着的审美要求。看过我演徐策的人,从戏曲专家到蒲剧老观众,都说我既掌握了师傅的真传,对人物的艺术塑造又有新的内容,所以是不同于以往的另一个新的徐策。(文章来源于《蒲剧艺术》2000年第3期,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