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第千载书香”摘文两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同名散文名作3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同名散文名作3篇(双第千载书香摘文两则)

同名散文名作3篇

“双第千载书香”摘文两则

郭明木

双第原名天城山,俗称芋仔埔同埭内(闽南语)。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及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周匡业、周匡物俩兄弟双双明经、进士及第,周匡物为设立漳州府后首名进士,官至高州刺史,匡业为鄱令,兄弟齐名。地因人传,故“天城山”遂改为“名第山”,继又改为“双第山”而延续至今。

连城珍《梅斋琐谈•二集》1935年 夏荷外婆收藏

(一)

1935年,连城珍《梅斋琐谈•二集》之柒

周匡物 匡业附

名第山,本名天成山,在邑城外,正南十里,山下径湖里,为唐周匡物故居,山上有自隐堂,即其读书处也,以匡物登元和十一年进士第,故改称名第山,匡物未第时,家甚贫,徒步应举,路经钱塘江,乏资渡江,久羁逆旅不得济,乃于公馆题诗云:

万里茫茫天堑遥

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

又阻西陵两信潮

适郡牧公出,见其诗,乃罪津吏,后此应举士子渡津,舟子皆不敢取钱,故此时传诵至今,犹脍炙于漳人口也,按郡志云,唐自嗣圣开漳,百三十余,登进上,自匡物始,仕至高州刺史,兄匡业,亦于贞元八年,以明经登第,为鄱阳令,与匡物齐名,时人称名第山:曰同第山、即此故耳。

石江梅仙戏编

疎影山房发售

新石码印务承印

1935年6月(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初版

编者手记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匡物及第这年,白居易创作出《琵琶行》这首传世名篇。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等这些凝炼优美、叩人心扉的语句传诵至今。

(二)

“双第千载书香在”——闽南侨乡龙海双第华侨农场

双第华侨农场

​鹭凯俯瞰图 龙海新视界 老壶作品

文中摘要:

1955年底,印尼归侨黄燕钧等25人集资9.9万元在双第创建公私合营华侨农场。1960年2月,为安置印尼归侨,这个小农场由国家投资接办,扩建为龙海双第华侨农场,由时任龙海县委副书记带队,用三个月时间突击修路、建房。双第华侨农场先后共安置来自印尼、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沙捞越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3批4719人。双第华侨农场成为中央侨办、福建省侨办管理的全国84个华侨农场之一。

原载于:印尼华文报《千岛日报》第17版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作者(中国)庄立新

公私合营龙溪县华侨农场 地址:龙溪县双第乡 陈声亮收藏

​1955年​公私合营龙溪县华侨农场筹备委员会委员表 来源:双弟华侨农场侨史馆

●●● END ●●●

我们只是历史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