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贵阳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贵阳为什么叫贵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

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贵阳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

一说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另一说则是这里的地名源于贵山,因为山南为阳故名贵阳。

贵阳名源于贵山,贵山又称贵人峰,贵阳虽因贵山之阳得名,但贵山所处何地则一直存在争议。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贵州图经新志》记:“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贵山在治城北二里”,“白崖山在贵山之麓”,“白崖山在治城北二里”。《名胜志》载:“城北二里有贵山,蜀道所经,一名贵人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贵州通志》则注明贵山为城北五里,相应的地图亦标注贵山在贵阳城东北外,即茶店北面杨柳井的玉马山。1697年编辑的《新补康熙贵州通志》又记贵山在城北五里。《贵阳乡土地理》记载:“凤凰山之南、茶店之北,一锐峰插霄,曰贵山。”《贵阳府志》则曰:“去城十二里,锐峰岌嶪,秀插层宵,相传贵州得名以此。山腹有洞,麓有九十九泉。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宋时期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