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古代的汉民族民间传说中,“桃园结义”的故事广为流传,流传甚广,在民间影响很大。在民间,凡是以三国为题材的小说、戏曲、影视剧、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都有桃园结义的故事流传。

桃园结义魔性舞蹈(桃园结义)(1)

故事起源

桃园结义的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郡(今河北涿州市)的桃园里,“三人歃血为盟,誓曰:‘愿生生世世为兄弟,结言保民,以便百姓。若有违背者,甘受惩戒。’”而这段史料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江表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于二人中更择其优者而与之,号曰‘云长’。”但关于桃园结义的具体时间却有争议,一般认为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当时刘备还在涿郡做小吏。关羽、张飞结识后便在涿郡的桃林里结拜为兄弟。

主要人物

桃园结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在中国广大人民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桃园结义”最早记载是在东汉末年,作者是罗贯中。

“桃园结义”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记载。

故事情节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朝中宦官专权,朝廷腐败不堪,百姓苦不堪言。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宦官。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南阳太守张邈(字孟卓)联合了他的两个弟弟张超和张固(字元烈),打算起兵讨伐宦官。张邈派了他的堂弟张超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起去讨伐。当时刘备和关羽、张飞都还很年轻,但都有鸿鹄之志。刘关张三人得知情况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上天要让他们一起成就大业啊。于是三人便在一个小村庄里结拜为兄弟。

结义寓意

桃园结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

桃园结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兄弟”相称的结拜之礼,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结拜形式,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积淀和智慧结晶。

“兄弟”之礼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追求和谐、讲究信义、相互扶持的重要表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成为小说中最精彩的情节之一,也成为民间传说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名著,“桃园结义”不仅是一段历史传奇,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