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整理于书籍《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作者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E.F.舒马赫。
部分内容来自于对樊登读书会文字稿的整理和仿写,有兴趣的读者请移步樊登读书会,支持原创。
一、
通过学校教育,我们给自己画了一张地图,毕业后我们拿着这张地图闯荡江湖,却忽然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手里这张地图无法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人生。
社会中的大多数事物不像考试题,无法用解题的思维去解决,因为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解题思维就是认为对于任何事物永远有一个最优解,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如此,他说:“人不应该为任何无法与数学和几何相媲美的对象劳神”。
但在作者看来,有很多事物是我们无法证明的,没法看到的,但它们却起着关键作用,难道能说他们不存在吗?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他把事物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无机物,例如桌子、椅子、杯子等等。他们的特质是没有生命,用m来代指。
第二个层次是植物,它的特点是有生命,植物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它们可以自主地进行物质交换,它们比第一个层次多了生命力。用x代指生命力,所以植物为m x。
第三个层次是动物,动物拥有意识。比如小狗生气了会叫,饿了会表达。动物为m x y,y指代意识。
第四个层次是我们人类,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质是,我们有自由意志。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能自主作出选择,感知到我和他人,能区分我和他人的界限和不同。人类为m x y z,z为自由意志。
二、
那么,人和动植物、无机物这三个层次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人与动植物的区别在于由被动到主动。什么意思呢?
动物的行为都是基于动机引导的,所有的动机是为了获取食物和水,为的是让自己和那个物种生存延续下去。植物你给它挪走,铲平等等,都是被动的。而人类并不是这样,我们有自由意志,即便是要被饿死了,也还有“不受嗟来之食”。
所以当你在说“我也是被逼的”或者“我也是因为生活所迫”的时候,你更接近于什么呢?没错,更接近于动植物那一层次。
所以,所谓的活出个人样来,意思就是说你得意识到你不是动植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凭借意志去改变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想成为的人,你得知道你是自由的。
我们天然会认定我们是自由的,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但要知道,自由只有在选择中才是最能被体现出来的,当你没有意识到“我也是被逼的”是可以改变的时候,你可能如此被动的生活一辈子,那么自由在你的身上又从何体现呢?
其次,人区别于无机物的区别在于整体。比如一块矿石,你将它切割成多少分,它的性质不会变。但是人要是被分割了就会死掉,人是最怕分裂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我们今天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割裂中。比如即便是你每天都不愿意上班工作,但是还要每天按时起床、洗漱、通勤、上班。当你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着无奈的时候,你就是被割裂的,割裂就会带来痛苦折磨。
由此,我们就会陷入到如罗素所说的:“不屈不挠的绝望。”努力奋斗着,但是毫无曙光,多么的痛苦啊。
三、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社会中的芜杂中找到自我,活出自我呢?
解决办法是,我们要让我们的头脑和心智契合。也就是说,在思考人世间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只通过理性来分析,你还要关照自我的内心。
简单来说,就是你首先得在心中有个信念,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感官从外部获取信息来分析,凡事你还要问问自己的内心。因为心智能让我们感知到肉体无法感知到的事物。
就像贝多芬,他后来虽然失聪了,但是依然能去创作,因为音符在他的心中,这说明一个人的心中有一个独立的自我,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它无需依靠肉体上的感官,这就是心智之光。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么做的原因不仅是让自己积累见识和阅历,更重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修炼内心,磨练心智。
不仅从肉体的感官上得到丰富,也要让内心得到提升,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内外兼修才能获得系统化的升级。
我们就好比一台电脑,操作系统是可以升级的,但是也要有一个能运行起来这个操作系统的芯片才行,我们的心智就是这枚芯片。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之所称之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主动选择和行动的自由意志;其次,自我是一个整体,保持理性固然重要,但要与自己的心智契合,才能不被割裂,不被社会的洪流所吞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