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步知公考北楚面试公众号,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公考难吗,我想说是真的难,难在裸考,难在坚持,难在没有方法。但一场招录考试下来,总有人会上岸,为什么还不是你?
你以为我要开始上思想教育课了吧,不!咱们今天不聊差距,就聊聊几十年前,他们都是怎样成为公务员的。
一、毕业分配国家安排新中国成立后,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十分重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或中专毕业生就业按国家下拨的计划指标进行统一安排。
简而言之:工作由政府分配。这一政策在特定时期内,起到了推动人才流动和资源调配、协调不同行业和地区利益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弊端愈发显现。
- 对于学生而言,一进校门,就捧上"铁饭碗",成了当然的"国家干部",毕业即就业,缺乏学习热情与动力。分配时,处在"听天由命"的被动地位,无法按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爱好选择工作;
- 对学校来说,统一分配毕业生,割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结构可以不考虑社会需求,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实践检验;
- 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有接收的义务,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需要,全部按计划分配,容易在造成人才积压浪费的同时,又难以得到急需人才的指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顶职”一词,又称子女顶替,接班顶替,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这种方式是中国历史上,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招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当时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
当时,有一部分人为了提前退休或退职让子女顶替,有更改户口的、虚报年龄的、篡改证明的,更甚者还有非法交易买卖名额的,滋长了诸多不正之风,80年代末期,随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平、竞争、择优就业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一就业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军人转业
军人转业是指达到一定条件的军队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退出现役转到地方,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比如进入到各级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工作或生产。普通义务兵和低级别士官没有转业,只有中级以上士官以及军官才有转业选项。
最新退役军人安排转业原则:
- 干龄满3年或军龄在8年以上16年以下(不含16年)的军队干部需退出现役的原则上安排转业;
- 军龄在16年以上(含16年)的团以下(含正团职)干部需退出现役的,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可安排转业;
- 师以上(含副师职)干部需退出现役的,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或军龄在30年以下(不含30年)的安排转业;
- 士官需要退出现役的,军龄在10以上(含10年)20年以下(不含20年)的原则上安排复员,有需要转业安置的必须有接收单位开具的有效证明材料。
时间倒推到30多年前,还没有“公务员考试”的概念,那个时期叫招干考试。招干通知、考试通知、还有最终的录取名单,都是贴在电线杆和公共空间的大黑板上。
1982年,在中国公务员招录历史上绝对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改革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
考试的内容没有太多花样,都是立足于一些基本的计算和常识概念。那个时候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公务员考试这档事,再加上国家急需用人,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那一年有一大批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
五、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是近30年才开始实行的。
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名称的确立
1989年,原人事部在监察部、审计署等6部门进行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当时叫做“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考试主要分为两科,相当于现在的《公共基础知识》,另一科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改名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务员考试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轨道,考试科目和题型趋于稳定。
2、笔试考试公共科目的确定
2000年公务员考试开始考查《申论》这一科目,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组成。
而2002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只考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省市为了增强考试的针对性继续保留《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也针对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A、B两类。
3、面试考核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考修养时期
- 面试采取情景结构化模式,面试官由司局级领导组成,综合打分,再取平均分。侧重考查考生的组织协调、交谈沟通、情绪控制和品德修养等能力,以及公务员的报考动机等。
- 面试有自我陈述环节,应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劣势,考前对所报考部委的工作性质、特点等应有所了解,也可结合具体实例,针对自己所报考的职位,有意识介绍自己能胜任的原因。
第二阶段:2005-2009年套路化时期
这一时期,考生了解了大量的面试题目,总结过面试规律和答题结构,表达较为流畅,但这种套路化答题形成了“千人一面”,不能抓住面试提问关键,因为刻板僵化的答题结构,考生们缺少了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2010-2011年非模式化时期
这个时期的本质是弄清提问意图,准确分析问题,正确地提出解答题目的观点,摒弃之前虚无化的套路,凸显个人特色。
第四阶段:2011年开始专业专项时期
2011年10月10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指出在考录工作中“组织专家对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部分中央直属机构职位进行分析,单独命制了体现本系统特点的面试试题。”
标志着官方明确提出国考面试“专业化”特点,各大专业系统在以往面试测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专业专项能力。
第五阶段:2018年开始进入高水平竞争时期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面试形式的多样化,在原有的结构化为主,半结构化、无领导小组为辅的基础上,结构化小组(增加点评、回应环节)开始试行,由海南始,并在国税面试中大面积使用;
- 2、面试命题的理论化,过去面试题目对理论政策水平的考察较为间接,而近年来,省考、国考面试出现了一批旗帜鲜明的、具有一定理论政策高度的题目,例如:如何做好三农工作?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等等,问题较为宏观。
纵观公考制度演变,一直是向着更加科学、公平的方向在不断改革优化的,从考生个人的角度只看到近几年真题,较难发现考试发展的趋势,我们还要从更大的视角去感受考试形式、内容的发展方向,提升考试中我们的应变能力!
北楚说:
如果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以上,你最想以哪种方式成为一名公务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