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笃信“8小时睡眠论”,但其实8小时是指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如果一味地追求8小时睡眠,反而可能会带来睡眠焦虑。

每晚8小时的刚性安排是不切实际的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上加班、聚会或者其他临时事务,很难每晚都睡满8个小时。每晚8个小时的刚性安排,这我们很难实现,久而久之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沮丧和焦虑。

主张用弹性的睡眠方案,以90分钟的睡眠周期为计算单位,只要保证不要连续三个晚上缺乏睡眠周期,同时每周至少4天睡够睡眠周期就可以了。

深度睡眠的七个要点(深度睡眠是怎么养成的)(1)

睡眠的两大“开关”

体温和大脑是睡眠的“开关”

人们在入睡时,体内温度会下降,体表温度会上升。让自己顺利入睡的关键就在于缩小体内、体表温度之间的差值。

想达到上边所说的目的,有这样一些方法:

入睡前90分钟沐浴,让体温上升。然后体内温度下降,与体表温度差距不断缩小。(也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

足浴也有奇效。睡前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脚部散热更快,帮助入睡。

大脑是另一个睡眠开关。想控制好大脑这个开关就没那么容易了。

“单调法则”,什么都别想。无聊的东西都不太受欢迎,但却是睡眠的好伙伴。睡前最好选择无需用脑、放松享受的活动。(划重点:不要刷抖音!)

“数羊”的正确姿势。英语中“sheep”(羊)与“sleep”(睡觉)发音相近,所以具有诱导睡眠的效果。咱中国人还是数“水饺”吧。

利用大脑恋旧的特性,和平时一样,在同一张床上,同一时间,穿同样的睡衣在一样的照明和室温环境下入睡。睡前如果需听音乐的话,可以选择同一首单调的曲子或是“慢速α波”(网易云音乐有很多歌单)。

而当遇到第二天必须要早起的情况,最好不要勉强自己提前入睡。养成睡眠习惯后睡前的两个小时反而是最难以入睡的。保证睡眠的“质”比“量”要更为重要。

深度睡眠的七个要点(深度睡眠是怎么养成的)(2)

睡不着?——拯救失眠

失眠分为三种:

睡眠初期失眠:这种情况表现就是就是你在床上辗转反侧了 30 分钟到3-4 个小时后才能睡着,或者你 经常醒来后头痛,反胃或者浑身酸痛。

睡眠期间歇失眠:这种情况表现为入睡很正常,但是半夜醒来一次或几次,而且难以再度入睡或者根本不 能再睡着了。

睡眠功能性紊乱:这种情况表现是,入睡正常,时间也正常(成人 7-8 小时,老人 5-6 小时),但是醒来 后感到没有休息好,头疼,肌肉酸痛,打瞌睡,等等。

想象令人愉快的事,那些容易沉醉的事,不要强迫着去想。原因很简单:你越把注意力放在睡觉上,你越会因为睡不 着而感到挫败感和压力,这会让你的思维走向负面。

深度睡眠的七个要点(深度睡眠是怎么养成的)(3)

将自己的想法缓慢地视觉化或听觉化。

翻身速度放慢。

睡眠限制:如果躺在床上超过 30分钟还睡不着,那就起床!一直等到睡意来袭再回到床上。

洗个热水澡:洗澡和睡觉的时间间隔至少要60-90分钟。

控制房间温度,保持房间安静凉爽。

让环境尽可能黑暗。

拒绝安眠药。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好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