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坤元

听公冶长会鸟语的故事(通鸟语的公冶长)(1)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名士,复姓公冶,名长,传说他通晓鸟语。

每年春天,成群的燕子都到公冶长居住的村子来落户,户户的屋梁上都筑上了燕窝,唯独村西头有户人家,南屋北屋空着,一个燕窝也没有。

这个户三口人,两个大人领着个小孩过日子。小孩旁的不喜欢,就喜欢燕子。望望这家有了燕子,瞅瞅那家也有了燕子,唯独他家没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这天,小孩哭丧着脸,见了少年公冶长就说:“哥哥,俺妈叫我问问你。燕子怎么不上俺家垒窝呀?”

公冶长笑眯眯地安慰着那小孩说:“小弟弟,你别急躁,等我给你问问燕子。”

他问问这只燕子,这只燕子回答:“不知不知!”他问问那只燕子,那只燕子回答:“不晓不晓!”燕子们好像不愿意回答公冶长提出的问题。公冶长想,我何不到那家去看看呢?他到了那家,进屋望了望,见这户人家很不讲卫生,屋笆梁棒间灰尘很厚。他料定这就是燕子不愿意在这里筑窝的原因,便对孩子的爹妈说:“燕子爱在干净处垒窝。您这屋笆上有灰,啣上泥不粘。燕子不喜欢这种脏地方。”孩子的爹妈一听忙说:“这好办,扫屋。”

一家三口赶忙动手,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净净。等了几天,燕子还是没有来垒窝。孩子满脸愁容,又来找公冶长探听:“哥哥,俺妈叫我来问问你,燕子怎么还不去呀?”

公冶长问:“你们家喂了大狸猫吗?”小孩说:“没喂呀!”公冶长说:“我再去看看吧。”公冶长第二次走进这家院子,见院子里空荡荡的,一棵树也没有。他平时听燕子们说话、唱歌,知道燕子最喜欢院里有树。打来食喂小燕时,母燕常常先在院里的树上停一停,瞅瞅进屋方便不方便,然后再往屋内飞;喂罢小燕子飞出来,仍在树上停停脚,揩揩嘴,稍一思索打食的方向,然后,一撅尾巴飞走。公冶长想到这里,便对孩子的爹妈说:“燕雀爱往旺枝儿上飞。您家连棵树也没有,燕子嫌无处停脚,无处歇凉,它不爱来!”

这两口子一听在理。没两天功夫,院里院外植了树。院里还栽上了葡萄,架起了葡萄架。

这天,公冶长不等孩子来,就主动上门去了。他很关心这家人家的心愿实现了没有。谁知道刚进门,就听见孩子的爹妈在吵架。男的掀翻了吃饭桌子,吼声如雷。女的放声号啕,大哭大吵,吓得大鹅嘎嘎地叫,惊得喜鹊扑啦飞走了。

公冶长想劝,劝不成。他不喜欢看吵架的,紧皱着眉头走出门来。走不几步一抬头,望见那小孩正在树下痴痴地瞅燕子。他十分同情地对那小孩说道:“燕子胆小,就怕有大响声。燕妈妈见你家爱吵架,担心将来抱窝不得安宁,惊吓着燕娃娃。人家怎敢再去垒窝啊……”

小孩以为这话是公冶长从燕子那里听到的,忙回家告诉了爹妈。

爹妈听了很羞愧:“吵架吵得出了名,连燕子也瞧不起啦!往后再不能吵架啦。”

可是燕子还是不去垒窝。

公冶长困惑不解,去问燕子。匆忙飞来飞去的燕子,都叫着同一种声音:“懒!懒!”

谜底揭开了。

公冶长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早睡早起。

他每天黎明即起,开了屋门开大门,到园林里去散散步,听听鸟语。

这天早上,他刚刚打开屋门,就见有只燕子抢着往屋里飞。他根据平时的观察断定:燕子要筑巢,先验窝。验窝的时间,往往是清晨。谁家开门早,它就到谁家去。公冶长见燕子往屋里飞,蓦然想到:也许小弟弟家屋门开得迟,燕子难飞进,错过验窝时辰。

公冶长叫开门,就把燕子不来垒窝的原因说给孩子的爹妈听。劝孩子的爹妈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睡懒觉可不好。您若勤快,燕子就来垒窝啦!”听了公冶长的话,两口子恍然大悟。从此,全家再不睡懒觉,日子越过越好。不久,燕子就去垒上了窝。大人不再皱眉,小孩拍手欢笑,全家喜气洋洋。

(原载1981年第6期《山东文学》、1983年被评为省优秀故事后被选入《民间故事精选》)

听公冶长会鸟语的故事(通鸟语的公冶长)(2)

作者简介:李坤元, 1930年6月生于山东诸城,中共党员,诸城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90年9月离休。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东民俗学会会员,曾任省民协理事,潍坊市民协副主席,潍坊市曲协顾问等。在省级以上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二百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荣膺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表彰。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