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

11月4日,据日媒报道,回到日本的福原爱将正式出任青森大学客座副教授。这是继担任东京奥运会乒乓解说之后,福原爱事业发展上的又一个“好消息”。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2)

福原爱受聘成为日本青森大学客座副教授,校方表示,每年将为她举办数次国际交流活动

对此,中国观众纷纷喝彩,怎么形容那种欢呼呢?

对,有点像娱乐圈女星分手后纷纷致以祝福,并鼓励其“搞事业”。

不过,一般公众人物离了婚,如果被疑是过错方,还会多少招受点批评和质疑,福原爱在中国舆论场的待遇,却一帆风顺,对她的祝福和支持,似乎总带着点怜惜在里面。

福原爱受到中国网友偏袒这回事,早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福原爱在微博上拥有超过500万粉丝,堪称中国人气最高的日本运动员,国人对这个日本女孩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关注”,达到“关心”的层面。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3)

她那灵动可爱的长相,随和活泼的性格,包括名字里包含的“福”和“爱”,本身就相当讨喜。这个3岁练球、5岁拿全国冠军的乒乓天才少女,从9岁起就因为训练而长住中国,能说流利的东北话、爱吃白糖花卷,这些拉近了她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

至于与江宏杰的婚姻及其曝光率,倒是后话了。

当时微博上发起投票“支持福原爱还是江宏杰?”福原爱票数以5.5万之高碾压江宏杰的3000出头,中国网友对福原爱的喜爱,不是建立在职业身份之上的,而是像一个邻家女孩,看着她长大,希望她更好。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4)

在福原爱离婚一事的微博投票中,投票支持福原爱人数碾压式超过支持江宏杰的人数

福原爱在中国受到的善意和喜爱,不是专业领域的敬佩与爱戴,而更偏向于指代一种亲民的欢迎程度。我们喜欢关注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的可爱、率真,抛开国籍不谈,喜欢的就是福原爱本人,不是谁的妻子,不是某种职业荣誉代表。

相较之下,作为亲妈的日本,社会主流语境对福原爱的态度,反而是苛责多过包容。日本媒体总喜欢盯着她在私生活上的细节,尤其是自从福原爱与台湾乒乓球运动员江宏杰结婚后,对福原爱的关注焦点更是纷纷集中到这段婚姻上,在日本媒体的语境里,福原爱是与国家荣誉挂钩的运动员,是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四十多岁的公共女性形象。

“国民媳妇”福原爱,更象是娘家在中国,苛刻的婆家在日本。这是为啥呢?

“养成系”邻家女

2018年10月21日,福原爱在微博上发了一段退役的告别信,共计不到700个字,其中一半讲乒乓,一半聊与中国的缘分。

福原爱和中国的渊源相当深,从5岁时,她每年暑假都要去中国训练一个月。第一次去中国练球时,小福原爱就见识到了中国队训练的强度和严苛,打球不能开灯,输了就要降级,“从来没打过那么多球”,第一次打完她就腿酸到睡不着。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5)

小福原爱训练片段

不过,中式早餐豆浆油条和“家人一样的朋友”俘获了她,“虽然练得很苦,可是每次回到日本打比赛就特别的有自信,也有好的成绩。”10岁起,福原爱签约了辽宁队,逐渐学会了一口纯正的东北话。

90年代,正值中日交往的蜜月期,福原爱就像本身自带可爱可喜外形的交流使者,蹦跶进了中国女乒界内,继而进入国民眼中。

因此,她的成长经历,后发地与中国产生了一种地缘连结,在这份连结之上,再衍生出长于异乡的文化感情,有了这一铺垫,中国人才开始关注、关心、直至接纳疼爱这个常来串门的日本小女孩。

心理学上说,曝光频率带来的熟悉程度增强,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喜爱度。

其实对任何公众人物都一样,那些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荧幕与大众见面的人,更容易被一代人信赖、亲近,而这两者,恰是喜爱建立的重要前提。

福原爱拉近与大众距离感的另一点,是她实在是太爱哭了。从小时候开始,乒乓球桌上的小爱就老哭,一边打比赛一边哭,被中国孩子打输了就躺在地上哇哇大哭。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6)

长大后被更厉害的中国对手虐,和丁宁对架10个高压球,一边噙着泪水一边努力打,那种暗暗较劲却忍不住要难过的状态,就像从动漫里走出来的二次元少女:真性情、情绪直露、认真。

中国观众给她了一个亲切的外号“爱哭的瓷娃娃”。

直性子的人很少隐藏自己的感情和情绪,难过就哭,开心就笑,这样的人即便不让人喜爱,也很难让人讨厌。

就像福原爱的长相,甚至像她名字“福原爱”,三个字里至少有两个是直观的、纯粹的可爱。

她的可爱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减,反而更随着中文水平的增加、社交媒体的发展,更全面细腻地暴露在公众面前。三十岁的她,还会在微博里发午餐汤里的心形洋葱,会俏皮地和衣服上的唐老鸭对话,似乎还是四岁那个穿着米奇鞋子、哭哭啼啼嘻嘻哈哈的小女孩。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7)

小女孩的心思很直接。

08年汶川地震时,福原爱正在长春比赛,有媒体去采访她,对于日本派出60人救援团这件事,福原爱忍不住爆粗口,“饭都吃不下了,心疼得真不行了,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从日本才去60人,这TM哪够啊,WC我也去呀,我去就61个人了……”亲切又愤懑。

之后,福原爱也一直在找机会为灾区募捐,录制为中国募捐、加油的宣传片。

再后来,福原爱与中国女乒牌面如王楠、刘诗雯等人建立起友情,也从乒乓球台延续到了场外,渗透到生活中。一姐王楠替福原爱求玉佩,祝她比赛不要碰到张怡宁;2008年奥运会结束,王楠大婚,福原爱专门飞到辽宁来当伴娘;2017年元旦,刘诗雯在山东鲁能的乒超联赛夺得冠亚军后,没参加庆功宴,而是连夜赶往台北参加福原爱的婚礼。

谦恭有礼、温和善良等中国人推崇的品质,都在福原爱上身上有所体现,这个动漫少女一样的日本女星,在中国数十年日积月累起来人气和亲近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消解的。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8)

和善的“弱者”

“大魔王是什么意思?”

福原爱在微博上问出这个天真的问句,未必是真的不知道,兴许只是一种自我调侃,但这背后流露出她对某种半定势的接纳:她福原爱,就是打不过中国队。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9)

福原爱和张怡宁

2016年里约奥运会,福原爱以4:0被中国亚军得主李晓霞打败,又被朝鲜选手金宋依夺取铜牌,获得第四名。

中国网友纷纷前来安慰失势的福原爱,#爱酱不哭#的话题冲上热搜,大家鼓励她再接再厉,重在参与。这哪像鼓励一个国家级的奥运健将,简直就像安慰一个考试没考好的隔壁小姑娘。

然而,这就不得不来到一个常被提到的问题:“如果福原爱没有总是被中国选手打败,在国内她还会有这么高的人气吗?”

这个问题挺残酷,但并不能完全绕开。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奥运精神也好,友谊第一也罢,仍然不得否认另一个心理学事实:人们更容易对弱者产生同情、怜悯。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0)

幼时打球哇哇大哭的福原爱

而对于强者,人们则更容易产生敬佩、敬畏,更理智,也包含着更多距离、防备。我们也喜欢强者,如乔丹、菲尔普斯、博尔特,但对这些人的情感,更多仍然停留于尊敬与敬佩之上,是具有距离感的平等钦慕。

因此,如果把国人对福原爱的喜爱理解为包含一种心理上向下的同情和怜惜,一切似乎都说得过去。

相比起把“一定要打败中国”挂在嘴边和脸上的伊藤美诚,福原爱的状态是随和、乐观的,放在日本甚至整个体育界,她的天赋与实力都有目共睹,没有因为失败而变得进击、自暴自弃,她的身上也永远看不见“急功近利”和“恼羞成怒”,她就像动漫里永不放弃的天真少女,有着自己的相信和节奏,同时有着自己与生活融洽相处的方式。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1)

福原爱与石川佳纯、伊藤美诚的合照

同样是会被打哭的日本选手伊藤美诚,中国观众对她的态度就要僵硬抵触许多,因为她呈现出来全身心投入比赛的状态,杀气十足,攻势全开,冷静地表示“目标是战胜中国所有选手”,让人不习惯。

中国队对伊藤美诚而言,唯一的身份就是“对手”。

而对于福原爱而言,“中国”不仅代表无法战胜的“对手”,更代表家人和朋友。福原爱看中国的眼睛,不仅是从乒乓球台上的球网越过去,更是从一碗豆浆油条、一只自己修好的马桶盖、一个微博上甜美的自拍透过去的。

当然,这也与她本人“相比起运动员,更想做一个家庭主妇”的个人志趣有关。

复归福原爱

的确,看上去,在比赛中,相较于战无不胜的中国魔王们,福原爱一直是被不断碾压的那个;在婚姻里,相较于张扬外向的江宏杰,福原爱也是忍耐更多的那一个。

但对于前者,她屡败屡战,哭完就笑,下一次还是热衷与中国“家人”们切磋谈笑;对于后者,她无半点怨言,哪怕夫家对自己挑剔,也捡着空地为对方说好话,离婚后也并未辩解或抱怨,而是照旧默默接受了一切质疑与批评。

这让人想到她在球场上的屡败屡战,一次次被虐哭,令人既佩服又心疼。

光有“弱者”特性并不足以得到多数人的喜爱,“善”与“坚毅”才是福原爱真正闪光的性格身份,也是符合中国人道德审美的关键元素。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2)

到中国集训时,有中国观众给福原爱送去生日蛋糕、米老鼠玩偶,她回到宾馆房间,发现床上放着一只一米五左右的毛绒玩具熊,这些无不昭示了,福原爱在中国人眼中,相比起“对手队员”,好像更像一个吉祥物,是用来爱护、拥抱的对象。

不过,如果只是从“萌”“乖”“善”等字眼去理解福原爱的可爱,势必掉入一种类同男性凝视的强势视角:弱小,听话,不会反抗。

这也是对福原爱的一种欺负和误解。

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福原爱,不论是中文还是外网,最密集出现的新闻一定是围绕婚变的。一段婚姻的始与终,让福原爱深陷其中,成为这个体育健将、中年少女身上撕不去的舆论标签。

在雅虎日本新闻评论栏里,福原爱成了网友们的出气筒。“想不到天才少女竟是这么轻浮的女人。”“把孩子丢在台湾外遇算什么”“一看到她就马上换台了”“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等等批评占领日媒。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3)

日媒《周刊女性PRIME》甚至还调查了1000位家庭主妇,做出了一份“不伦艺人”排行榜,其中福原爱远超第二名100票领跑“冠军”

在中国台湾,媒体对她隐私的揶揄更是阴阳怪气,不怀好意,“福原爱”成为“失德女人”的代名词。

这种挑衅和尖酸让我们感到不适,不仅因为媒体处理问题的不得当,更因为一段婚姻,就那样消解了一个原本的、真实的福原爱。

真实的福原爱应该——或者说,更接近什么样子?

看到她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看她这样我们就放心了)(14)

东京富士电视台从她4岁开始跟拍她,拍了24年,24年后,28岁的福原爱问导演:“为什么是我呢?”导演回答她:“因为你一直坦率地、一心一意地打球,那个模样,非常耀眼。”

那份耀眼,不是属于体育或艺术界的,而仅仅属于福原爱。

参考资料:

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世纪》

福原爱江宏杰《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

作者 | 路迟

编辑 | 苏米

排版 | 文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