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湘乡市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用心办好教育)(1)

2014年4月3日,湘乡召开教育评议整改暨建设教育强市推进大会。湘乡市委副书记、市长彭瑞林(右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叶惠(右三),湘潭市教育局局长陈利文(左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钟兴旺(左三)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许生(右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溪建(左二),副市长文华良(右一),市政协副主席潘刚强(左一)出席会议。文华良作工作报告。

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湘乡市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用心办好教育)(2)

湘乡市委书记胡海军(左二)深入各校检查学校安全及开学各项工作。湘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许生(左一)陪同。

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湘乡市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用心办好教育)(3)

湘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溪建(左一)、湘乡市教育局局长周新湘(左二)深入各校检查教师备课改卷情况,倾听教师心声。

用心办好教育 实现教育复兴

——湘乡市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纪实

文/曹利敏 王红平

接天莲叶,一碧千倾,水光潋滟,涟水清秀澄明。

映日荷花,红云万里,层林尽染,东山磅礴雄奇。

湘乡,一座“文化底蕴深,湖光山色美,人才精英多”的城市。自古就有“状元之乡”的美誉,100多年前私塾就遍布城乡。现在,光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就多达6所。

得益于湘乡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发展视为“最大的民生”,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得益于该市人大真情关爱教育,2013、2014年依法开展了对教育的评议工作;得益于该市严格理顺管理体制,将教育系统的人、财、物、事权统归教育部门集中管理……湘乡教育正如鲲鹏展翅,乘势而上。

2013年,该市通过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市视导及职业教育督导评估;获湘潭市普高高考质量奖、合格学校建设优秀单位、教育行政工作评估考核优秀奖;学考合格率与总平分获湘潭市“双冠”,位列全省县市第三名;高考夺得湘潭市理科第一名,一、二本上线率高出湘潭市0.23%。2014年,湘潭市文、理科第一名再次花落湘乡,湘乡一中王桂英以650分的成绩夺得湘潭市文科第一名;东山学校周金辉以681分的成绩夺得湘潭市理科第一名。三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全市一、二本上线率为36.63%,高出湘潭市2.41个百分点。在省市各类艺术比赛中,该市获奖人数稳居湘潭市前列,每年均有众多艺体特长生考入理想大学深造。各类教育协调并进,目前,该市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达100%,三年毛入园率达75.35%,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小学巩固率为100%,初中巩固率为97.0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就读比例达88.78%,残疾儿少入学率为90.16%……

湘乡教育书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奋力建设教育强市的新篇章!

重教兴教谋教——铺展教育腾飞跑道

“要看一个地区的实力,不能不考察其教育。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人民的期盼,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是市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湘乡市委书记胡海军看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一定要“走在前列”。他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强化评估职能,将区域教育发展列入乡镇办“同业对标”考核。

湘乡市委、市政府依法确保了对教育的投入。2014年,市财政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7000万元。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将全市教师培训经费、“五险一金”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增加了对高中学校投入1700万元。依法确保了教师待遇:提高了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与公务员同等对待;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公租房建设向教师周转房建设倾斜;教师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等。

该市进一步完善了市级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2014年,胡海军书记带着对教育的真切关怀,走进湘乡四中、梅桥回龙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师生安全饮用水、师生出进道路问题;走进湘乡一中与教师亲切座谈、寄语鼓劲等。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叶惠、副主任周溪建多次下到毛田等乡镇为学校办实事,委派教科文卫委、人大常委会成员下到学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市长彭瑞林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靠前指挥教育整改工作,多次召集部门单位现场办公;市委常委、副市长钟兴旺、宣传部长刘许生,副市长文华良也多次深入教育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胡海军书记对教育系统干部提出的“品德为天、业务为先、绩效为重”的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湘乡市教育局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了狠功夫。周新湘、廖威乾作为教育局党政带头人,处处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积极推进班子思想、作风、廉政建设;对班子成员职责分工进行了改革,实行分线与分片履职相结合,要求班子成员既管好一线,又管好一片;加强了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强化了“教学中心”意识,推行机关干部听课制度,规定每位机关干部每年下校听课不得少于10节等。领导班子拧成了一股绳,为湘乡教育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动力源泉,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内涵崛起奋进——引领湘乡教育新发展

2013年周新湘就任湘乡市教育局局长时,有人这么劝诫:“教育局长这个位置很重要,但这个位置永远是一个杂事不断、难出‘政绩’的‘清水衙门’。求稳是关键。”但人大提出的15个亟待整改的教育问题让周新湘如鲠在喉,在他看来,“求变”、“求发展”更是至关重要!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周局长上任后在攻克教育现实问题上“烧”的“几把火”让湘乡人民尤为印象深刻。

周局长认为,造就一支精干高效、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要办好教育,先要选好“领头羊”。“我们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能力强、作风好、敢负责、谋长远、打基础的干部。”今年暑期,湘乡市教育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采用双向选择、公平竞聘、民主测评等方式,遵循群众公认、人岗相适等原则,对中心学校班子、股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优化调整。涉及人数之多、调整面之大,可谓湘乡史上之最。竞聘时,为了保证公正公平,周局长屏蔽掉了手机。“教育是个关乎百年大计的大事,半点马虎不得,你想在哪个岗位,关键要看你的履职能力到不到位,我们的原则就是能者上!”

在人大提出的15个教育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为突出均衡发展,该市教育局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

—— 着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布局。该局联合相关部门遍查全市学校,彻底澄清各校软硬件建设底子,以学校建设前瞻性为引领,绘制了新一轮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与建设规划蓝图。大刀阔斧改革,湘乡以前有4个城区中心学校,经改革后形成新老两大城区联校,有利于区域内教师的统一调配管理,促进了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不遗余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着力缓减“入园贵”难题。阔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改造弱校、扶植新校、发展农村学校,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合格学校后续管理,提升办学品位。2014年规划在建的17所合格学校已完成工程量的70%。职教中心基地第一期工程竣工,一职与工职科学合并,顺利搬迁办学。

—— 着力人才兴教,激发队伍活力。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放松,将其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对职评造假人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取消当年申报资格,两年内不准申报。出台《湘乡市师德师风十不准》,对办学行为不规范的教师,严格了行政问责。开展了“龙城最美教师”评选及宣传大型师德建设活动,涌现了“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李小龙,“湘潭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周森林,湘潭市劳动模范吴钢军等一大批师德楷模。通过执行铁的纪律,教师“在编不在岗清理”这一“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在编不在岗教师一度近500人,如今返岗上班200多人,辞退48人,调出、退休30人,准备再辞退100多人;完善了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办法,均衡配置教师,每年新录用的教师一律分配至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两年内停止了乡镇教师进城,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致力立德树人,打造教育特色。中国当代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千校一面,万校求同——几乎每所学校都把追求高升学率当成自己追求的“特色”。然而周新湘却始终认为,那些单纯追求应试成绩而无视学生生命和个性开发的做法,最终达到的无非是高层面的平庸。湘乡的学校,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全程育人,努力打造一校一特色。这显示出了湘乡教育人的大视野、大境界、深思索。在湘乡,每个学校都开足开齐了艺体等课程,均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开展了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在这样的特色引领下,一中的跆拳道、女子足球、二中的举重、东山的射击、四中的柔道等艺体特色项目饮誉全省。科技创新教育也是湘乡教育的又一品牌。近两年来,湘乡四中14件学生创新作品获国家专利。东山学校、湘乡四中、公略完小学生的创新作品多件获国家级奖励,这些学校成为全湘潭市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湘乡教育正开创出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

成功的道路向来都是铺满荆棘的,办好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周新湘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管理机制的创新、各类教育的不断协调发展,湘乡教育的复兴必将会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