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初学入门基础知识考查 论语学习笔记305?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初学入门基础知识考查 论语学习笔记305

论语初学入门基础知识考查 论语学习笔记305

【原文】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不就是要显摆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并非是为了卖弄口才,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不就是要显摆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并非为了卖弄口才,这是我固有的改不了的毛病啊!”

微生亩属于没有资料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鲁国人,也有人说他就是《公冶长》篇中的微生高,不知道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也就当一说吧。本章微生亩直呼孔子之名“丘”。记录本章的孔门弟子并没有指责微生亩的言行有悖,这就可以说明微生亩是有资格这么称呼孔子的长者。

孔子赞同隐士精神却回避隐士行为

微生亩可能是类似于《论语》中的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年长隐士。这类隐士往往都不是普通人,而是一类生逢乱世的“明白人”。他们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可能得以施展,便选择了避世隐居。在他们看来,生活在一个“不可为”的时代,个人做什么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乱世,不如退而求其次,修行自己的仁德。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邦有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总在告诫弟子们邦无道,天下无道就不应该出仕,不应该去助纣为虐,而应该隐藏自己,保全自己,但他自己却无法做到这些。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生从未放弃对改造社会的机会的追求。

《述而》篇中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在理论上提倡“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但事实上孔子一生从未有过真正的隐士行为,周游列国一直的寻找从政的机会,返回鲁国后身无官职,也没有放弃改造社会的愿望。通过教学、通过学生去影响政局。孔子对于“隐”是纠结的,别人为了保全自己可以去“隐”,而孔子最多也就是暂时的“藏”,他绝对不会去做一个隐士。对隐士的态度也是有区别的。对楚狂接舆,他是追着想与之交流而被拒;对长沮、桀溺又很不以为然;对荷蓧丈人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还让子路带路返回去见他却不得相见。

不同的对人态度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是:如此;栖栖(xī):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何为是栖栖者与?”为什么要到处周游,如此忙碌不安定呢?为佞:朱熹注“言其务为口给以悦人也。”意思是专门耍嘴皮子以讨好他人。“无乃为佞乎?”是想要显摆自己的口才去讨好那些当权者吗?微生亩对孔子说的话很不客气,甚至有点倚老卖老,欺人太甚。孔子回答说:“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主流解释一般都来自朱子的《论语集注》,“疾,恶也。固,执一而不通也。圣人之于达尊,礼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疾:讨厌、痛恨、厌恶之意;固:固执,固执己见而不懂得变通。朱子注解孔子的意思是:我并不是为了卖弄口才,只是痛恨那些固执己见而不懂得变通的人。朱子还说,孔圣人对微生亩礼节上非常恭敬,但言语上如此直白而不客气,且有很深的警示意义。那就是说孔子讨厌的“固”就是针对微生亩的。你对我不客气,我对你也用不着客气,我就是看不惯你这样自以为是的人。在微生亩看来孔子是不合时宜的。因而他讥讽孔子说:这样的乱世,你还奔忙个什么呢?谁又能接受你那套不现实的主张呢?看你终日凄凄惶惶,四处碰壁,忍饥挨饿还不知悔改的样子,是唯恐别人不知道你孔丘有辩才吧?孔子答复他说:我不是夸示自己的辩才,只是觉得像你这样顽固不化的人太可气了。

人各有志,不必加以勉强。但是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孔子并没有嘲笑隐士们不关心社会人群,隐士却看不惯孔子的忙碌奔波,难怪孔子对他不是很客气。孔子说微生亩固执,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微生亩心中有数,当然听得明白。不过他并不能怪孔子,完全是自己闯出来的祸,当然自作自受。这也说明两个人之间如果交情不够,就不要说过分深入的话,以免弄巧成拙,反而使自己下不了台阶。

以上的理解方式可以说是基于孔子对微生亩的不认同。我也总觉得与圣人的说话风格不相符。我们也没有资料证明孔子对微生亩是不认同的。我们大胆提出一个假设,假设微生亩是个孔子认同的高人,那么孔子就不会怼回去,这样回话就说不通了。我们可以用“疾”“固”的本意来解释。疾:毛病;固:固有。“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不是为了卖弄口才,这是我孔丘固有的坏毛病,一时还改不了。你看,这样来解释是不是也完全可以说通,与前述解释相比,还能体现出孔子的谦虚谨慎、大度豁达,而不是真的像个善于狡辩的“佞者”。

世界会因我们的坚持而改变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为实现理想而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思想却屡屡碰壁,饱受困厄。尽管一直不被统治阶级所理解,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忍受非议,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孔子这种执着的精神是每个时代的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要知道,世界会因我们的坚持而改变。正如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的理想就是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种悖于常理的行为肯定不被人理解,甚至会遭到非议。比如智叟就对其冷嘲热讽,甚至自己的妻子都会泼冷水。如果愚公的意志不坚定,就一定会知难而退,放弃搬山的理想,但他不为所动,就算世人都对他的行为不解,他依然坚持。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最终改变了世界。

道客村曰:

栖栖遑遑何太急,微生不解孔子意。

隐士自保修仁德,圣人入世心无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