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看过《雍正王朝》的读者,大致都记得雍正即位后不久,发生了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雍正帝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1)

年羹尧就任后,由于威望资历不足,遭到了军中八旗将领的反对。其中富宁安是最典型的代表,后来年羹尧在雍正帝的支持下,设计除掉了富宁安。

影视作品与正史是有很大出入的,历史上的富宁安,曾是康熙、雍正两朝著名的军事统帅,至少在平定西北战乱之前,他的地位、名望都要高于年羹尧。

富宁安其人

富宁安,满洲镶蓝旗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堂祖父尼喀纳是康熙帝平定三藩时的功臣,因军功获封世职。

尼喀纳由于没有子嗣,其世职被富宁安承袭。富宁安的父亲阿兰泰,是康熙朝大学士。为官正直,深得康熙帝赏识。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2)

与其他八旗贵族子弟一样,富宁安也是以侍卫进入仕途的,其升迁速度也是奇快。二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吏部尚书。

从富宁安的任职情况来看,他主要是在八旗军队中担任高级武职。康熙五十四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兵犯哈密,富宁安随军出征。

至此,富宁安便与准噶尔部杠上了,首战告捷后,富宁安便长期处在对抗准噶尔部的一线。并于康熙五十六年升任靖逆将军,驻军巴里坤(哈密地区)。

富宁安虽然不能说是清代名将,但至少也算是一名猛将。文献中记载他有勇有谋,在对抗准噶尔部的侵略时,常以少胜多。

雍正即位后,富宁安被提拔为武英殿大学士,仍驻巴里坤。从他的经历来看,与年羹尧的交集并不多,尤其是在康熙晚年与雍正即位之初,富宁安的资历要高于年羹尧。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3)

年羹尧是靠着雍正潜邸旧人及其裙带关系走上仕途高峰的,但他的官职始终没有做到正一品的大学士。

雍正即位时,西北已经不太平,当时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是皇十四子胤禵。雍正对这个弟弟不放心,下旨将其召回,后以年羹尧接替抚远大将军一职。

富宁安与年羹尧都在西北,但防御的重点不同

相信很多读者对清代“西北用兵”觉得很头疼。康、雍、乾三朝,清王朝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复杂的,正北方向是蒙古喀尔喀部,喀尔喀部早在关外时期,就与后金建立了同盟关系。

西北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新疆方向有一个大清的死敌,即准噶尔部;甘肃青海方向是青海和硕特部,这个地方同样也不省心;西藏方向为西藏和硕特部,同样也是个火药桶。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4)

雍正即位时,已经和准噶尔部打了几仗,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因此双方坐下来谈判,并在谈判桌上取得共识,承诺保持现状互不攻杀。

然而,谈判桌上争取到的东西远没有战场上那么来得实际。雍正对准噶尔部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戒备,所以富宁安一直作为前方主将,在巴里坤死死盯住准噶尔部的一举一动。

雍正初年,反而是青海和硕特部让朝廷大费周折,年羹尧统率十几万兵马,寻机与罗卜藏丹津决战。

青海之战,最苦恼的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后勤供应与敌情不明。罗卜藏丹津是个游击战高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正如《雍正王朝》中描述的那样,年羹尧因找不到叛军主力,而时常发牢骚。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5)

故而朝廷调遣富宁安至青海没有必要,而且从巴里坤至青海,路途几千里,如此远距离机动要花费极大的开支,可谓是得不偿失。何况巴里坤驻军一旦调动,准噶尔部必会乘虚而入,此乃兵家大忌。

此外,调富宁安至青海也不是明智之举,他与年羹尧皆属皇帝心腹重臣,且不说谁指挥谁的问题,就是两人相处起来也会觉得尴尬。

反过来说,即便是富宁安给年羹尧做副将,年羹尧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给他穿小鞋,更别说是设计陷害了。要知道,人家可是八旗贵族世家出身,堂堂的当朝大学士,岂是年羹尧说除就能除的。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6)

从青海用兵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时的主力是在京八旗部队,为数在三万人左右。剩余的兵马皆是陕甘、四川一带的绿营。

年羹尧嚣张跋扈是事实,青海战事平定后,他就受到了雍正的猜忌,雍正三年被贬为杭州将军,当年九月被削夺一切官爵,押解进京。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富宁安的结局就要好多了,雍正四年,富宁安还朝,雍正帝下旨赏赐双眼花翎,晋一等侯爵;五年,加太子太傅,署西安将军。

雍正王朝中富宁安(雍正王朝中的富宁安是何许人)(7)

雍正六年富年安在西安去世,雍正帝遣派侍卫致祭,赐谥“文恭”,后来他与父亲阿兰泰被贡入贤良祠。对于富宁安的评价,雍正一语中的:富宁安端方廉洁,年来领兵将军声名无出其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