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健康问题(说点健康的问题)(1)

今天上午,到高密城里看望小舅。

他去潍坊的医院做了冠脉“支架”手术,前两天刚出院。冠脉支架,一些人俗称“心脏支架”。通俗地说,就是心血管堵塞了,通过造影手术探明病源,并把“支架”植入堵塞了的血管,使血流通畅起来。如果堵塞严重,或不适合做“支架”手术,那就要做“搭桥”了。

小舅住在锦绣康成小区。车到大门口,先进行防疫检查和登记,填写被访户的楼房号、单元号和门牌号。

这些,我都记不清了。原想车开进小区,再打电话咨询小舅的具体住址,可现在门卫要登记,我只好给小舅打电话:“小舅,我在大门口,门卫要登记楼号和门牌号呢。”小舅告知了情况,门卫在登记簿上填写了,这才抬杆放行。

进入小区,刚停好车,小舅已在楼下迎候了。我想,能够下楼迎接,看来,身体恢复的挺好。

进门,小妗子冲上一壶茶,我们边喝茶边聊天。我问:“小舅,安了几个支架?”“两个”小舅说。

“您发病前,没有什么征兆吗?”“有啊。那天,半夜里,心脏的位置就开始痛,一阵一阵的。我也意识到是心脏有问题了,就让儿子赶紧拉着到了医院。经初步诊断,是心血管的问题,于是我们没敢停留,直接到了潍坊的医院,最终经过造影,安了支架。”

“现在感觉怎么样?”我问。“手术之后,立竿见影,没有那些异常的感觉了。”小舅答道。

近些年,心脑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去年,我到北京的阜外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对此类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平时,我也常听人说,某某安了“支架”,某某做了“搭桥”。我有些困惑,现在,为什么这类病人这么多呢?

有人叫这种疾病为“富贵病”,这不无道理。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好了,如果不节制,“三高”的问题就出现了。

而“三高”是这类疾病的罪魁祸首。

其实,早些年,这类疾病也有,只是人们还不认识,并且,预防和救治的措施不到位而已。

我的爷爷,几十年前就去世了,那一年,他78岁。他早年干木匠活,东村西村地跑,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毛病。后来,年纪大了,他就在离村二里多地的看护房里,为生产队看护林木,到吃饭的点了,就回家吃饭。

那天,他刚到家不久,就感觉心区不适,痛的异常难受,跪在炕上,痛苦难耐,但一会儿就过去了,他对家人说:“刚才,要命的疼,现在好了。”家人以为没什么问题了,也就没在意。可不一会功夫,痛疼再次发作,很短的时间,人就不行了。

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症状。当时,如果有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物,或许可以延长一些送医救治的时间。

还有我的三叔,去世的时候,只有68岁。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身体很结实。当年,他在城里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给女儿看孩子。中午时分,孩子闹着要出去玩,三叔就领着孩子到了小区院子里,但不多的功夫,就有邻居紧急呼唤楼上的家人,说三叔跌倒在院里,不行了。”家里人立即拨打120,送到医院后,已无生命体征。年龄不大,就突然离世,家人悲痛异常。

后来,医生说,这也是心血管病突然发作造成的。

阚家村我的一个姨,去世的也十分让人痛心。她平时身体没什么大毛病,种着苹果园,下来苹果的时候,就去赶阚家村集,卖苹果。

每当逢年过节,我过去看她的时候,她总是问问老人,谈谈孩子,有说不完的话,使人备感温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年的一天晚上,临睡觉前,却突然歪倒在床上,再没有醒来。俺姨夫说:“你姨平时有高血压,吃着降压药,但她在自我感觉良好时,也没有咨询医生,就自己停药了。再感觉不舒服时,就继续服用,断断续续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救治能力大大提高了。健康查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突然发病的几率。“支架”、“搭桥”的普遍应用,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预防是关键。有关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解决“三高”的问题,是重中之重。还要规范用药,遵医嘱用药。

我不是医生,以上,只是从非专业的角度说点看法而已。目的只有一个,温馨提示大家,健康的问题,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健康是“1”,其它是0;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其结果还是零!(2022.4.25)

壹点号慧子爸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