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思达

虽然制定年号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在封建时代,却是一件每逢改朝换代时不可不做,还要用心去做的大事。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年号制度往往和正朔问题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具有宣政统、明正朔、申皇威、履王道、纪始元等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

所谓“正朔”,按学者解释就是“正谓年始,朔谓月初”,颁布正朔也意味着确定通行历法。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历法是农事最重要的依据,也是国家秩序的象征,因此“颁正朔”往往被视为是“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礼记正义》孔颖达)的大事。只不过自汉武帝采用太初历后,人们都习惯于正月为年初,月首为朔日,除了王莽、武瞾、太平天国等极少数政权真的改过正朔,后世帝王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只改年号不改正朔。从这个意义上讲,年号就承担了“正朔”功用,因而制定年号并监督天下所有人使用,也就成为中央朝廷判断各方政治势力服从还是叛逆的“政治红线”级别的重大问题了。

最早历朝历代年号一览表(定年号颁正朔古代改朝换代的大事)(1)

光武帝刘秀,选自《历代帝王图》

东汉初年,刘秀已经在洛阳建立了政权,但巴蜀公孙述、陇右隗嚣、河西窦融都保有一方领土。在诸多割据势力中,窦融最识时务,很早就想投靠洛阳刘秀,但由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为了表达诚意,他辗转从割据陇右隗嚣那里接受了洛阳正朔,使用刘秀的年号,以此表示自己服从其统治的心迹。果然,刘秀对窦融此举非常满意,天下统一之后,窦氏家族也因为这种早早就恭顺中央的态度备受优待,跻身为朝堂上的世家豪族。类似的还有五代南唐。958年,后周世宗大败南唐政权,逼得南唐被迫臣服,而南唐表达服从中原的行动中,除了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之外,在形式上还要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由此丧失了制定年号的权力,改为采用后周的年号,行后周正朔。南唐就这么又苟且了20来年,直到最后赵匡胤宣布“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时,为了表示抵抗决心才又宣布弃用宋年号。不过可笑的是,李煜大概是跪久了站不起来,居然不敢制定自己年号,而是改用干支纪年,结果这种姿态还是没有阻挡住宋军,没过多久他就只能“垂泪对宫娥”被俘北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