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源原创,抄搬必究。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1)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夜。”

——思想家罗兰

说到“爱和自由”,我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小孩子爱玩的年纪,看起来,是最自由自在的,伴随着成长,自由自在的空间越来越少。孩子有的变得沉闷,有的变得自私,父母开始疑惑,是该让孩子放纵一些,还是要多管教一些?

放纵的孩子自由,又怕以后收不住?多管教又怕孩子缺少了童趣和天真?

对于孩子,我们到底是要放纵,还是要管教?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书《爱和自由》,是为父母解开心中的疑惑的,懂得如何爱孩子,正确认识孩子需要的自由是什么?是不是我们认为的“自由就是放纵”呢?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2)

作者孙瑞雪,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在生活中和幼儿教育中运用“爱和自由”的教育精神,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她是中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在用心灵体会儿童的感知和渴望。

如今的这本书也是从第一版更新到第四版,每一次都有不断地改进和更新的教育理念。《爱和自由》已经走进了几十万个的家庭里。

下面我将《爱和自由》中,作者倡导的“自由”和大家一起分享。

01儿童感知的世界

被动感知的世界,叫灌输孩子感知的世界。主动的感知世界叫做自主感知的世界。

1)灌输后感知的世界

儿童感知到的就是“依赖与给予”,一切要靠父母给予,从出生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睡,都要依靠父母照顾。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就会习惯给予,孩子也会习惯依赖。这个过程里,孩子就不能产生自主,和做独立的人。

就像书里说的,“假如你是我的孩子,我认为你是一无所有,你所有的东西都要靠我来给你,你要吃喝依赖于我,包括你大脑里面的东西都要依赖于我一个人,完全依赖于你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依附和被依附。”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3)

2)自主感知的世界

儿童感知到的世界,是独立自主的,是有精神内在的。

因为出生小和父母不认知这种自主感知。孩子出生的天赋是本有的,经过后天的一些行为和不认知,就破坏了这种本能的天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就像书里说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精神胚胎,他们是合在一起的。只是经过后天的人们的灌输形式,告诉孩子很多次的“不可以”的行为和强制自主的行为。把孩子本身具有的精神胚胎分离开了,后天的某些行为使孩子丧失了自主的能力。”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4)

其实作者最想告知我们父母的是:孩子从出生时,本身就会具有天赋和能力,只是后天限制了,使这可遇不可求的天赋和能力丧失了。后天学习到的知识,是没有办法相比拟的。

02自由是放纵?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

老话说:“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我们会限制孩子的某种意识和自主的行为。

  • 比如:我们怕孩子吃饭时,吃得满脸,饭粒撒了一地,一个是怕孩子吃相不好,又怕孩子浪费粮食,弄的又脏又乱,尤其是一个遇到有完美要求的父母。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5)

1)常规性做法:

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会限制孩子的这种行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依赖于让人喂饭的习惯,自己有手也不愿意动手。

长大以后,孩子事事不愿自己动手,什么事就会依赖父母,有的严重的孩子,基本不会自理。

父母的爱、付出,对孩子来说,是放纵孩子,这种自由,孩子成了依赖。

这种以爱孩子的名义,孩子在没有父母的环境里,能走多远?

2)离开父母的孩子

必然是恐慌的,没有安全感的。

我们必须解决孩子内在的恐惧,他必须要爱,必须靠爱来,让他在这个环境中不再恐惧,有安全感。

也有句老话说:“都是惯下的毛病。”,孩子生下来,会不会吃,不用人教,就知道用嘴吃奶,这就是天生的自主的行为。

书中说:“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不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即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生自由的状态。”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6)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自主权,孩子才会学会自主独立。

03管教是约束儿童的自由?没有自由的爱能飞多高

孩子长大了,为了学习为重,我们会限制孩子少花些时间玩,有的以学习为主的父母,安排的学习项目满满的,孩子没有一点玩的时间,慢慢地孩子变得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就是我们口中说的要么是学成“学霸”或是学成“书呆子”。

没有了乐趣和天真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没有自由,没有自主的童年,是灰色的。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7)

这种管教就是约束儿童的自由?我们认为一切以学习为重,是为孩子以后和将来好,我们认为的这样是爱孩子,我们认为爱孩子就是管孩子,限制孩子想做的。

就像我们看到电视剧《小欢喜》宋茜和英子母女俩一样,妈妈总是一心让英子学习,英子却总是有自己的梦想,让孩子心里即沉重又矛盾。

没有自由的爱,孩子到底能飞多高?

书中说:“对于儿童自由就是他可以按自己的愿望活动,儿童必须透过感觉来学习。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8)

04爱和自由同在
  • 孙瑞雪老师在文中指出:“自由是指儿童的行为心理意志,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自由表达了儿童的环境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及儿童在人格和身体上的尊严,因此自由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标志。”
  • “我们必须解决孩子内在的恐惧,他必须要爱,必须靠爱来,让他在这个环境中不再恐惧,有安全感。”

离开自由的爱,是一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天赋的成长。

离开爱的自由,是一种以“自由”为口号, 纵容孩子没有原则。

我想“爱和自由同在”,才是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父母的教育精神。要不书名就会叫成《爱与自由》了。

爱的自由就是爱与被爱的自由(没有爱的自由能走多远)(9)

05写在最后

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

“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

就是成为你自己”。

你要成为你自己,

而你成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

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说到“自由”,其实只是我们下意识的认为,是对孩子的放任不管,管起来就成了限制自由的方式 。

限制自由的方式,会传达父母的爱吗?

“爱和自由”给予孩子的力量,也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独特的创意和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爱和自由”。

是我们用多少教育方法也无法给予的。这就是孩子独特的财宝。

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欢迎关注@三字经家庭教育,我是乐源,感恩您的阅读,愿孩子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