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得比较顺利,在世界范围内来看,算是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每年发射三十多次运载火箭,不但发射有火星和月球探测器,还发射了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至今已经派驻了两批航天员登上“天和号”。

记得laterboy上高中的时候,长期订阅《航空知识》,对中国航空航天现状,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至今仍然记得那时候看到的一些数字,中国航天发射第五十次,那时候都可以当成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登载在杂志上,而今天,中国一年就可以发射三十多次,也就是说中国目前一年的发射数量,就相当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头二十多年的发射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这些年的确进步不小,主要是得益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航天科技的投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享受到航天事业进步带来的好处,比如,经过航天育种的蔬菜,比如在太空环境中开发出来的新材料,卫星通信、导航等等,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就发挥了作用。世界就这样一点点的进步,时间隔得长了,就会感觉大不一样,年轻的朋友,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人生经历还不够,他们看到的世界本来就如此先进,早已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惊奇,而稍微上点年纪的人看来,那就不同了,时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通信领域,像laterboy这样的80后,经历过从没有手机的时代,到传呼机的时代,再到小灵通、功能机的时代,最后从十几年前开始的智能手机时代。但,就是今天,我们的通信主要还是基于基站信号传输实现的,卫星通信技术虽然很早就有了,记得90年代的时候摩托罗拉还有一个“铱星”系统,还使用过中国的运载火箭来发射,但最后仍然倒闭了,因为太贵了。现在美国SpaceX公司的总裁马斯克还在搞星链计划,也发射了很多卫星,也是为了向普通人普及卫星通信技术,但老实说laterboy个人并不看好,发射几千颗卫星成本非常高,而且距离那么远,通信质量很难保障,远不及地面基站有竞争力。你看,即使是目前人类进步比较快的通信产业,仍然有很多有待提高之处,而航天领域,进步更加缓慢。人类虽然已经在不断的提高,但总体而言,在航天领域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目前已经造出来的火箭当中,推力最大的火箭仍然是五十年前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用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人类这五十年里到底进步在哪呢?主要在信息行业,而在航天领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经济成本上,土星五号火箭的成本非常高昂,即使是冷战时代美国举国之力送人类到月球,成功六次之后,也不再舍得投入了,据说发射一枚土星五号火箭相当于烧掉一艘航空母舰的资金,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烧不起多少,人类再无土星五号火箭,今天美国也不可能建造土星五号火箭,不是技术上不可能,而是经济成本上不允许再去造,美国的NASA转而支持SpaceX这样的民间航天公司发展火箭发射技术,目的也是为了节约成本。SpaceX研发出可垂直回收的火箭第一级,也是为了节约成本。

人类在火箭技术得不到质的进步,在整个航天领域自然进步缓慢,1969年人类就登上了月球,阿波罗计划之后至今也没有再重返月球,以至于很多人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真的能把人送到月球。连去月球都那么困难,何况去火星和其他更遥远的天体。不过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计划重返月球甚至计划载人登陆火星,毕竟五十年下来,人类的经济水平肯定进步了很多,火箭技术虽然进步缓慢,至少开发和制造成本下降了很多,人类十年内重返月球还是可能的,二十至三十年内登陆火星,也有很大成功的概率,但要载人去更远的星球,目前的化学火箭就难堪大用了,除非人类在运载工具上发生技术爆炸,否则,不太可能去到比火星更遥远的星球,要知道,即使是比较大胆的SpaceX老板马斯克,他计划的移民火星,首批开拓者也是单程的,迄今为止,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残酷的远征,大航海时代麦哲伦环球航行,也不是有去无回的航行。

科学的进步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爆炸性的提高一波,然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趋于平缓,然后在某个时刻再爆炸性提高,期间甚至可能出现倒退,技术的爆炸,需要有天才,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很多人也许认为艺术和技术毫无瓜葛,其实不是的,包括像达芬奇这样的画家,在那个时代其实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发明了很多工具,只是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和认可罢了,更不要说艺术本身也有教育的意义,尤其是科幻画,航空航天题材插画等,如果能让更多人喜欢科幻画、喜欢航空航天插画开始喜欢科学,那么那样的艺术作品就善莫大焉了。

下面是之前发过的图《月球基地》,现在把绘画过程发出来。

月球着陆器绘画(对航天科技的一些思考)(1)

月球着陆器绘画(对航天科技的一些思考)(2)

月球着陆器绘画(对航天科技的一些思考)(3)

月球着陆器绘画(对航天科技的一些思考)(4)

月球着陆器绘画(对航天科技的一些思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