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志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诗意与哲思同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诗意与哲思同行(诗心与哲思的融通)

诗意与哲思同行

作者:彭志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读王法艇的诗集《芝麻开花的隐喻》(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发现他的新诗创作善于关注宏大主题,读来有强烈的代入感,原因在于他采用了民众视角与生活化叙事展开构思。

民众视角,即诗歌写作选取老百姓的亲身经历、观察与体验去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诗人出生于皖西北农家,朴实的父亲以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供养整个家庭,让孩子长大成人。诗人人生轨迹的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众多农家子弟的奋斗缩影。诗歌《芝麻开花的隐喻》题记“四十年的中国变化从一种植物的嬗变开始”便是颇为生动的注解,即以芝麻开花节节高隐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生活化叙事,贵在用普通人的日常细节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变,小人物折射出大时代脉动是这类诗作的要义。《十月,光明是中国的前程和底色》是一首讴歌新中国丰功伟绩的抒情长诗,诗人以扎根的石头、匍匐的暗流、缭绕的忧思和恬静的睡莲抒发对这片自由高贵大地的由衷热爱。

在长久的发展之中,古典诗歌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意象—意境—意蕴”的情理结构。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情感活动后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意境是诗词中刻绘图景与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融合无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蕴是诗词之中展现出来的理性内涵和深刻旨归,三者分别对应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意旨层面。王法艇的诗歌创作继承了上述的古典诗歌传统。比如,《和一株向日葵并肩眺望河山》中以一株植物隐喻新时代越来越美好的愿景;《飞翔在天安门上空的鸽子》中以口衔橄榄枝的鸽子翱翔湛蓝天空,叩响了宏大瑰丽的中国梦想。

诗人从古典诗歌传统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在新诗创作中构建起专属自我的情理结构,使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意象,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悠远意境。《钢铁,给一种精神命名》详细描写了锻造钢铁的全过程,也即钢铁精神的涅槃经过,还原了平凡事物极致的光辉,彰显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

对新时代宏大主题的书写能否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其关键之处在于诗人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是否抱持有一往情深,这种深情能否让文字与意旨达到契合无间的诗性境界。《史诗,每个汉字都倾注着对祖国的深情》中将天空比作诗集封面,将大地喻为诗集封底,起伏山峦与蜿蜒山河共同淬炼岁月、歌咏历史,锤炼出那部回荡艰辛与荣光的恢宏史诗。《七月,从闪电中淬炼更璀璨的光芒》中自带光辉的七月定义了春秋、定义了历史、定义了开天辟地。

优秀诗歌是形式美感与内容深度的统一,以诗性之笔传达哲思之心。《光辉岁月,每人都有仰望的灵魂》中绘制了那些让人心生敬仰的伟大灵魂群像,有的奉献过爱,有的捐献青春和热血,还有的默默守候着文脉,或许这些个体对历史的推动有大有小、有快有慢,但诗人持守着“每一颗星星都有一个名字,辉耀山川/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地址,抵达心脏”的辩证观点,认为这些高贵的灵魂都促进了历史的进程。《春天,万物在阳光下纯粹》中描写暖春里见到冰融的欣喜、麦苗恣意生长预示五谷丰登的期待、扑簌的柳絮随风飞舞的惬意,以及袅袅炊烟里蓄满的羁旅乡愁。在抒发诗情之外,亦不忘探索故乡之思的哲学内涵。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3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