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救萨摩藩(中泰千年友好史)(1)

中国人对泰国最早的认知,目前能找到的文字材料,指向了西汉时期。那个时期人们(可能就是少数几个人)已经知道在湄南河流域有个“金邻国”。秦汉时在南方设桂林郡、南海郡,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可能也更容易获取周边的消息。

但此事记载于很晚之后的三国时期《扶南异物志》(朱应著)、《吴时外国传》(康泰)里,这两本书是三国吴国官员出访东南亚后所著的,里面才第一次提到了金邻国。金邻国在今泰国佛统府一带,泰国湾古代叫金邻湾,就是因为金邻国的缘故。

金邻国在泰国中部,东汉以后,泰国中部还出现了堕罗钵底国;而泰国南部地区,出现过盘盘国、赤土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建立时间先后不一,但或多或少都跟中国有过交往。比如盘盘国在5世纪、6世纪派出使节访问刘宋政权和萧梁政权,带来了象牙、檀香、香料、还有舍利子。

中国第一次正式派出使臣到访泰国地区,是在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当时在今泰国地区有个国家叫“赤土国”,赤土国王对隋朝使臣礼遇有加,最后还派自己儿子跟着船队回访隋朝。

唐太宗时期,泰国中部的堕罗钵底国派使臣到访长安,交换了君王书信和礼物。堕罗钵底国使臣送来的的是火珠、象牙;唐朝回赠的是马匹、铜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都是堕罗钵底国使臣点名求赏赐的礼品。

宋代历史文献里就找不到“堕罗钵底国”了,但出现了罗斛国,它是一个在湄南河下游以华富里为中心兴起的国家。罗斛国跟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福建地区经常有罗斛商船来往,于是开始有华侨走上商船,在泰国地区经商、定居,他们是第一批泰国华侨。1155年罗斛国送了一头大象过来,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引进国外大象。

宋代末年有个宰相陈宜中为了躲避元朝追兵,一路逃到了罗斛国,并且在那里终老。

元朝时期,更多数量的华侨去了泰国,带去了陶器烧制技术。此时,泰国北部出现了“素可泰”国,是云南同湄公河流域国家陆路交通的驿站。

明朝为什么不救萨摩藩(中泰千年友好史)(2)

明朝朱元璋专门派使臣去了趟“阿瑜陀耶”国,赐了一封“暹罗国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国于是正式名称就变成了暹罗国。朱元璋儿子明成祖命令礼部给暹罗国送了一百本《烈女传》,让暹罗女子效仿烈女典范,从今天来看,应该是没学好。

整个明朝270多年的历史中,暹罗国派使臣来了112次。每次朝贡,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皇室赏赐,还可以携带大量货物来中国售卖。

明朝为什么不救萨摩藩(中泰千年友好史)(3)

明朝使臣访问暹罗国差不多有20次,最有名的当属郑和下西洋。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航海知识丰富,郑和又了解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宗教习俗,受到隆重欢迎。《明史》说郑和在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到了暹罗。暹罗国王骑着白象开路迎接,大臣们光着脚跟随。暹罗人向郑和船队学习了伐木、晒盐、凿井、开垦梯田等技术。后来暹罗人雕了一座10米长的郑和卧佛来纪念郑和。不过这和曼谷的郑王庙没有关系哈。

终日游荡在曼谷街头,气候炎热但内心清凉,所学所感颇多,想沉淀心绪,为自己找一个文字出口,今日立下“宏愿”,开一个头条号,笔耕不辍,向诸君介绍泰国文化历史。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