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于文明社会,必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各行各业皆有其规矩,无规矩则不成方圆,佛门亦要遵守清规,人人皆知。

据《释门正统》卷四记载,在元和九年(814年),百丈怀海禅师立下了天下禅林规式,称之为清规。简言之,清规就是禅宗寺院等地方需要僧众和信徒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的规则,对其行、立、坐、卧等进行规范,是佛子们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相当于我们现代与其他人同住时定下合住条约,有一定的约束性。清规的制定,有助于佛子们的修行。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1)

《百丈清规》到了北宋时期,由于流传的时间太久,所以难免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于是自崇宁之后,又进行了修订,遗留下来的卷宗,被称为《崇宁清规》。到了南宋咸亨十年,又再次修编,称《咸亨清规》。至元代至大四年,东林戈咸对其改定门类编次后称《至大清规》,后将三本集中进行修订,又删繁补缺,最终修订《敕修百丈清规》,在全国颁布,所有僧人必须共同遵守。尽管名字依旧,但是其内容却已不复从前。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2)

《百丈清规》前四章主要是对国祭、佛诞日、祝圣、涅槃节等节日礼仪的规范,而这些规定是古规里面所没有的。自第四章之后,才是有关于丛林本身的规定,这些规定也描述最为详细。但关于僧侣的行事规范,还要看《共住规约》,是所有佛子都要遵守的。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3)

而清规的情况,大致也就有以下几种:

第一就是结夏与结冬,这行规定对结夏、解夏、冬至、年朝四大节极其重视。清代之后,出现了结冬不结夏的现象,经过纠正,依旧按照结冬之时坐禅,结夏之时讲经作为惯例。

第二是安单。凡是受足戒律的佛子或是素衣钵盂俱全的游僧到寺里,都可挂搭。如果挂搭时间很久了,知道其行程旅途可以共同住的,就送入禅堂,成为安单,成为清众,可以随同结夏。

第三是大请职。在每年的八月十六举行,举行半月之前,要由住持查阅客堂开具的新旧住的名单,到八月十四日,住持召集各堂头首共议请职之事。到十六日,齐聚大殿的月台,依次入殿,再到禅堂,依照职位送位。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4)

第四是贴单,这是对寺中就职人员和常住人员名单的公布,在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举行。

第五是打七,这是结冬中的要事。丛林坐禅一般是九月十五起加香,就是说延长坐禅的时间。又从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七日举行禅七,称之为打七,都有其规定仪式。

第六为普请,就是说要邀请大众进行劳动的制度,也称作“出坡”。这项制度在唐朝之时就已经在各地实行。后世的普请只是做一些轻微的活计。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5)

第七为岁计,是岁末的会计报告,相当于现在的年终总计。

第八是肃众,就是对违反清规的佛子的处分办法。根据所犯不同轻规,有其不同的处分规定。

第九为榜状牌示,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将重要事宜进行牌示以告知。

第十是钟鼓法器。这是一种号令。在有事情需要集合的时候,就敲鼓打钟进行通知,不同的时辰击鼓便有不同的事情要做,就像钟表一样,时刻的提醒着佛子们,一以贯之。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佛教中的清规指的都是什么)(6)

不管是俗世还是佛院,有规矩必然是好的,尽管对人有一定的约束性,但若你遵守它,并习以为常,那你就不会认为那是规矩,而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