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踏入彝族六祖分支广场,我们采风团的几十个作家就听到有彝歌唱响,循着歌声便看到“世界彝都”广告牌下,数名着彝族艳丽服装的美少女端着酒壶亦歌亦舞地夹道欢迎客人。那纯纯的笑靥如花扑面来,那旋律优美的歌声唱过来,那盛情的美酒端起来,宾客们怎好推脱,边拍照边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忍不住回应一声:好美的酒啊!
有人指着那些笑得甜甜的美少女说,索玛花!
对,那真是盛开在彝山上的一朵朵索玛花。惊艳、青春、赏心悦目,英姿勃勃,引人注目。
有人质疑:索玛花,说的是花,还是人?
这还用说吗,既是花,也是人。
此话怎讲?
说是花,彝族人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为索玛花。彝族是一个性格豪爽的高山民族,他们原本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大山上,春风一拂,碧空如洗,房前屋后、山沟山洼次第开满了杜鹃花。单个的杜鹃花并不起眼,但架不住多,多就成了气候,成了千山万壑的气势。你看,一簇簇、一朵朵、一团团。一片片深红、淡红、暗红、白色、紫色、黄色的杜鹃竞相怒放,灿若云霞,艳丽多彩,笼盖了一个春季。举目四望,所有的花挤挤挨挨、密密匝匝、重重叠叠、造型优美,芳香四溢,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风采,醉了一片坡,醉了一个寨子,醉了一族人。彝族群众爱花,喜欢花,离不开花,据说爱花爱到命里去了,尤其喜欢灿烂如云朵的杜鹃花,称为索玛花,把杜鹃花作为他们的族花。
世间的繁花千万种,我们不禁要问,彝人为何独独偏爱索玛花?当然是有缘由的。我理解,一是品质高洁:在高海拔的山上,空气稀薄,气温较低,许多花儿受不住风烈霜硬,只有性格刚强的杜鹃花依然蓬蓬勃勃的昂首向上,抬头是花,低头也是花,山涧是花,山顶还是花,那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怎不令彝族人喜爱万分呢?二是木质细腻:索玛花树做器具不易开裂,据说彝族人的餐具、马具、酒具几乎都是用索玛花树作材料,小到饭勺,也都是用索玛花树做成的。三是索玛花可以裹腹。昭通汉族人把索玛花叫木耳花,无论是素炒、凉拌、做汤、蒸肉,都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遇着灾荒年,大地一片荒芜,颗粒无收,木耳花便挺身而出,走进汤锅,挽救了人的生命,点亮人们的心灯,滋养着山里山外的彝族儿女。危难时刻见真情,索玛花那真是彝族人的救命花啊。
这样说来,彝人崇拜、喜爱索玛花(杜鹃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说索玛花寓意人,也无不可。索玛花多美啊。既然索玛花是彝族的花,是美丽、漂亮的象征,那么,彝族少女就是一朵朵鲜艳夺目的索玛花。岂不闻有首歌唱道:“世间最美的花,莫过于索玛花。比索玛花更美的莫过于彝家的姑娘。”她们的服饰尤其鲜艳夺目,五彩缤纷。头上一圈一圈裹成的黑色包头,上边坠有叮当作响的银色饰物。身上穿或雪白、或草绿、或湖蓝、或火红、或黑白红紫相间的长裙,并配有闪光耀眼的金属片和挂件,把彝族少女的身段越发衬得窈窕多姿,曼妙无比。据说,那身衣裙完全用手工千针万线制成。有人说,你根本找不到两套完全相同的彝族服装,上千种配饰和上千种花纹,加上缤纷的色彩,她们踏歌而行,轻歌曼舞,简直就是一道流动的绝妙风景。所以,索玛花就是彝族美少女。甚至有的彝族姑娘呱呱坠地时,父母就取名叫索玛,寓意漂亮的意思。
这次到旧圃“索玛樱桃谷”采风,说是又见索玛花,是有来由的。
那是几年前,我们一群朋友到永善溪洛渡游玩,当地一个朋友把我们带到一个饭店吃饭。席间,一群穿艳丽服装的彝族姑娘端着酒壶来了。朋友说,索玛花来唱歌了,大家好好欣赏。姑娘们一口气唱了好几首歌。我记得有《留客歌》《阿老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那歌声太优美,宛如天籁,我听得如醉如痴,完全不知道姑娘们边唱边移动,后来就唱到我背后来了。
那首歌叫什么呢?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姑娘们从一个月亮唱到八个月亮,我还在歪着头听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同去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八个月亮是八杯酒,你还不喝?莫非要喝十杯?我吃了一惊,难道唱几个月亮就要喝几杯酒?彝族这个民族为人厚道,豪爽好客,这我是知道的,他们如果让你吃肉喝酒,是尊重你,把你当做最尊贵的客人,你如果推诿,他们便会看不起你,鄙视你,有的还会发脾气呢?我逢酒必醉,如何是好?我赶紧站了起来接过姑娘的酒杯,然后说,歌声太美妙,让我忘乎所以,不知礼数,多有得罪妹妹,实在是酒量有限,喝一杯行不?姑娘们当然不干,说歌都唱了,酒必须喝了,否则就要灌。灌,天哪!我束手无策,目瞪口呆,甘愿受罚,心里思忖,大不了醉翻,回去睡觉。正僵持间,幸亏本地那个朋友出面说情,但依然只能减半,我最终还是喝了四杯酒。好在那杯子不大,否则,必然要“现场直播”,丢人现眼了。
现在,又见索玛花,好在只喝一杯酒,也不会醉,又在本乡本土。但感受大不相同,这歌声甜美,这舞姿翩翩,这美酒醇香,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啊。在喝了酒的间隙,我看到很多彝族村民也在围着看热闹,就把一个50多岁的彝族汉子叫到旁边,采访他。他对我说,现在环境美了,卫生好了,设施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可以说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能过上这么舒适的生活,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
又见索玛花,感受不同的还因为,我的家乡葡萄井是世界彝都,是彝族六祖分支圣地,是值得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旧圃又是昭通樱桃主产区,宣传部挂钩点,区、乡政府借助彝族祭祖圣地引资扩建的良好机遇,正竭力打造“索玛樱桃谷”“樱桃小镇”品牌,这种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资金,助推脱贫攻坚,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规模种植业,逐步走上了一条产业兴、村庄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这个极有创意的谋划,预计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必将让“世界彝都”附近的村民真正增产增收,村民生活上一个新台阶,经济得到相应的发展,农村面貌定然焕然一新。
作者介绍:
周远清,云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在在《四川文学》《安徽文学》《边疆文学》《读者》《散文选刊》《滇池》《北方作家》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多篇。作品入选《2011年全国微型小说年选》、《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曾获“中国百篇散文奖”、“滇东八地州文学奖”、“全国国土资源题材短篇小说大赛奖”、“全国微型小说二等奖”。出版散文随笔集《生活静悄悄》、《那一杯金银花茶》,中短篇小说集《斜刺里一拳》、《阳光受潮的季节》和《孤独的蓝纽扣》五部。
索玛樱桃谷
(请点击音频播放歌曲)
投 稿 邮 箱 |3020864774@qq.com
主 编|杨玉昆
副 主 编| 杨琼 张国华 田芳 王定波
总 策 划|曹斌
策 划|雷云波 王道荣 邱俊 毛治府 彭沁 王军
编辑部主任|任天能
编 辑|李洁
主 办|中共昭阳区委宣传部
承 办|昭阳区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