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熊十力的(很牛很暴力的大师熊十力)(1)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指佛祖具有的超群智慧、广大神通和无边法力。世间出了一个叫做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委实牛气冲天。当然,熊十力也有牛的资本。他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道释而要归于儒,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被尊为一代开宗大师、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在上海去世。今年是熊十力逝世 41 周年,一代大师已远去,世间再无熊十力。

熊十力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穷苦的乡村教师之家,由于家境潦倒,幼年时他只能给邻居家做牧童,偶尔有时间就到父亲任职的乡塾旁听。父母相继离世后,13 岁的熊十力曾到父亲生前好友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因不愿受管束,人学半年之后就径自离开了--这就是熊十力所受的全部学校教育。

熊十力 14 岁从军,曾投身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在辛亥革命中还参加了光复黄州的运动,后赴武昌任湖北都督府参谋;后来,熊十力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但是,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都没能取得实质胜利,这让熊十力备受打击,逐渐心灰意冷。这一“逐渐心灰意冷”直接促成了熊十力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他下决心走出政治,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专注于学术。

熊十力 35 岁才弃政从学,师从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法,其时穷得叮当响。熊十力的弟子徐复观曾描述说:“熊老师年轻时穷得要死,在某山寨教蒙馆,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尽管一穷二白,但熊十力的狂狷却不减少年。1932 年,经过十年的思考与积累,熊十力发表了他在学术上的扛鼎之作--《新唯识论》标志着蜚声中外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诞生。书的署名非常狂--“黄冈熊十力造”,跟佛经的署名“某某菩萨造”一样。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佛学界特别是同门师友的激烈攻击。熊十力与师门的这场论战,一直都没有平息。1942年,欧阳大师病重,熊十力前去探望时,同门仍不肯让他进门。

与佛学界等人相反的是,蔡元培、马一浮等学术界人士却对熊十力的书推崇备至,评价甚高。但能十力对学术界人士并不客气,甚至声称:“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

同为一代名家的梁漱溟,某次因学术分歧与熊十力发生争论,争完之后,梁漱溟转身欲走,熊十力追上去就是三拳,口中还直骂梁是“笨蛋”。梁漱溟了解熊十力的个性,未加理会就走了。

熊十力声名日隆,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20 世纪 40 年代,已在蒋介石侍从室任职的徐复观受蒋介石委托,前去看望熊十力,并给他带去了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没想到熊十力大吼着对徐复观说:“你给我滚!蒋介石是狗子,是王八蛋,我怎么能用他的钱!你快拿走!”蒋介石不死心,后来又两次赠巨款,资助他筹办研究所,熊十力都固辞不受。他说:“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

1949 年以后,熊十力脾性依旧,坚持不肯改造自己,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建立哲学研究所,允许旧学传播。但能十力的很多著作,由于仍然批判唯物论之缺失,渐渐开始被当做“反动复古主义”而遭到痛批。“文革”开始后,熊十力不挂领袖像,只设孔子、王阳明、王船山座位,朝夕膜拜。在左倾之风愈刮愈紧的日子里,熊十力愈来愈感到孤独和迷茫,他明显地衰老了,目光不再如以前那般炯炯有神,谈吐不再像以前那般潇洒自如,情绪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热烈激昂了。他常常独自一人端坐桌边,面前放上一叠白纸,手中握支秃笔,神情专注,良久呆坐.似有万千心事诉诸笔端,却又无从下笔。

后来,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熊十力精神有些错乱,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或公园里去,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

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享年 84 岁。一代奇哲和千十万万的文化人一样,被淹没在“文化大革命”的浊流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