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处位于福建泉州,有着22个遗产点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位于南安市的九日山祈风石刻,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以及山崖上那些毫不起眼的摩崖石刻,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文物古迹呢?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

九日山严格来说只是丘陵,海拔约90米,由东西北三峰组成,放在三面环山的福建省,这就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包。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

但九日山确实又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坐落于晋江北岸,据说早在西晋年间,衣冠南渡来到闽地的中原移民们,每逢重阳节都要登上此山遥望中原,由于重阳节为九月初九,因此这座山也就被命名为九日山。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3)

九日山历史悠久,古迹遍布,山中至今仍留存有八十余处历史文物,其中的九日山宋元祈风石刻群,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正是这穿越千年的摩崖石刻,使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4)

九日山由于山势低矮,位处江边,开发得特别早,早在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山下就建有延福寺,这也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5)

除了延福寺,山下还有一座昭惠庙,一佛一道,寺庙紧邻,如今昭惠庙前,双眼古井“惠泉”依然在,据说这口古井始于唐咸通十年(869年),百姓取此泉水和药煎服,有袪病奇效。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6)

九日山的精华便是摩崖石刻,福建山多,摩崖石刻也非常多,但凡有点历史的山上都有,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并不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更是屈指可数,九日山的摩崖石刻,有何独特之处,不妨登山观赏。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7)

拾阶而上,90米的小山不用太费力气,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洗礼,九日山上遍布“石书”,摩崖石刻随处可见。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8)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多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现存宋乾德三年 (公元963年)至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历代摩崖石刻75方,其中宋刻就有59方,通过石刻数量,也足可见宋代九日山的历史地位。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9)

除了宋刻,山上还有元刻 6方、明刻9方、清刻1方,留名人数达250 人,著名的有宋代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而石刻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包括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留名29方、修建纪事 7方、祈风石刻13方。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0)

助力九日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正是山崖上的祈风石刻,这些内容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 (1266年), 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的情形,是泉州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历史见证。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1)

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的石刻中,明确记有于夏四月和冬十月“舶司岁两祈风”的事实,说明祈风典礼一年举行两次,祈祷航船按照季风风向和海流方向以顺利驶入或驶出泉州港。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2)

祈风典礼在当时是官方行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石刻,则记载参与祈风的人员中有“开封赵汝茂” 等3名,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而这位赵汝茂曾任提举市舶使,祈风正是这个机构的职责之一。一般的祈风典礼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主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一帆风顺,事毕还要登临览胜,甚至勒石为记。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3)

除了这些古老的摩崖石刻,九日山上也有一些并不久远的石刻,例如这方有着各国专家签名的石刻,记录的就是1991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到九日山的活动,数百年后,这也是难得的历史见证。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百年来,小小的九日山曾经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登游,朱熹就曾于1156年和1185年两次到此,并书写了“九日山”三字,可惜因为年代久远被风化。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5)

清乾隆元年的武状元,后任一品高官的马负书,是朱熹的忠实粉丝,为表达对先哲的敬意,他特意补题刊刻了“九日山”三字。这位马负书虽然是武将,但他文武双全,尤其喜爱书法,擅长大字,据说还活到了99岁,而“九日山”三字更是其绝笔之作。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6)

除了摩崖石刻外,小小的九日山上,还有很多值得打卡的古迹,这座石头房子上刻着“洞天别现”四字,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7)

石屋中端坐一尊天然岩石琢成的阿弥陀佛像,佛像高7.5米,肩宽1.85米,跌坐莲花座,袒胸盘足,双手拖放膝上,衣褶深密,神态安详。九日山现存最早的一段石刻还与这尊石佛有关,“太师陈令公,大宋乙丑年镌造石(像)阿弥陀佛。住持沙门贤播记,寺僧首惟峭。”说的就是九日山延福寺住持贤播记录漳泉观察使、检校太师陈洪进镌刻石佛一事。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8)

陈洪进是谁,他为何要在九日山上造石佛像呢?据文献载称,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县邑多火灾”,为禳压火灾,陈洪进于是倡镌该石佛。不过,更靠谱的说法是陈洪进造石佛是为自己消除业障。陈洪进行伍出身,由一名小兵升迁至漳泉观察使、检校太师,除了靠战功以外,权谋之术也用了不少,手上不免沾满了敌对势力的鲜血,为求心安,他命人镌造了九日山石佛。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19)

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吧,这尊刻于宋初乾德三年(965年)的石佛,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虽是泉州较早的石刻造像艺术珍品之一,但藏在小山中鲜为人知,相比清源山上老君岩造像来说,实在是太低调了。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0)

其实说起九日山,还有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得不提,这就要从“高士峰”和“姜相峰”说起。“高士峰”是唐朝秦系隐居的山峰,秦系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活了80多岁,他年少即有诗名,可惜赴举不第,心高气傲的他于是放下功名,开始漫行吴越,因为个性豪爽,他与当时的诸多文人墨客结为莫逆之交。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1)

唐德宗建中初年(780年),秦系40多岁时,他千里迢迢来到九日山,见此山“峰峦映发”,心下欢喜,便于西峰峰顶结庐筑室,过起了隐居生活。这座重建的“秦君亭”便是他隐居的历史遗迹之一。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2)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也就是秦系隐居九日山12年后,当时的宰相姜公辅,爱州日南(今越南河内附近)人,被贬谪为泉州别驾,他慕名来到九日山拜访秦系,两人一见如故,饮酒赋诗,评史论文,投契无比。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3)

姜公辅羡慕秦系“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的隐居生活,与其在官场上勾心斗角,不如彻底躺平,于是他当下就决定在九日山的东峰结庐居住下来,这样就能和秦系比邻而居,朝晚共对,研诗挥墨。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4)

13年后的公元805年,姜公辅病逝,秦系痛失知己,悲伤不已,他亲手将好友安葬在了九日山南麓,为姜公辅料理完后事,唐元和元年(806年),秦系离开九日山,归吴越,渡秣陵(今南京),过丹阳,云游四方,年80余卒。后人便将姜公辅隐居的东峰命名为“姜相峰”。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5)

“姜秦之谊”至此弦断,但这种伯牙子期般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谊,最令古人景仰,千余年间,各地缙绅大夫、文人墨客,甚至是方士名衲,从各地专为寻访“姜秦双隐”的遗迹而来,他们争相登临九日山怀古,追寻一段旷古的知音相遇。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6)

“祈风胜迹”“唐山晋水、宋舶元舟”,牌坊上的这12个字其实已经将九日山的精华说得清清楚楚,最核心的是祈风摩崖石刻,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此外,唐朝人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晋朝人的登高望远,宋元的海丝船舶,都在这座小山上留下了故事。

最低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27)

如今的九日山葱葱茏茏,登高远眺山下已是高楼林立,但依然可见东流入海的晋江,千百年前,这里帆樯如云,山珍海味、瓷器、茶叶源源不断经此运往亚非,远洋贸易如火如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海拔90米的九日山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有其过人之处。这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西晋士族衣冠南渡后对故土的眷恋,盛唐隐士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情,北宋石佛带来的心灵慰藉,宋元船舶祈求的一帆风顺……都写在这座百米小山的山石上,九日山虽小,但值得你细细品味。“唐山晋水、宋舶元舟”,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名山。#泉州##世界遗产##走吧自驾去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