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郑国的二代国君郑武公娶了武姜为妻,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

生大儿子的时候,由于难产,姜氏受到惊吓,好不容易才把大儿子生了出来,所以给取名为:“寤生”(难产的意思),武姜特别的不喜欢寤生。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1)

二儿子出生后,取名为“段”,称“共叔”,武姜独宠二儿子段,对寤生横竖都看不顺眼。因为偏爱共叔段,武姜就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武公死后,寤生继承了郑国国君之位国,就是郑庄公。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2)

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即位后,武姜对于段没有继承国君之位耿耿于怀,就经常念叨让郑让庄公把制邑封给段。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那里不安全,他可以选择其他的地方。”武姜便请求封京邑给共叔,庄公答应了。共叔到了京邑后,就不安分了,开始招兵买马,势力逐渐壮大,所以当地百姓都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就向庄公进言。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先秦左丘明的《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3)

不久后,太叔段野心越来越大了,把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占为归为己有,此时朝中公子吕也向庄公进言。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太叔段此时还不满足,又把周边的城池划到了自己统辖的范围,一直扩展到了廪延。

此时看到庄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就聚集军队,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打算偷袭郑国。而母亲武姜也作好内应的准备。

此时庄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先下手为强。当即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前往京邑讨伐太叔段,而京邑的百姓没有支持共叔段,共叔段很快就被打败了,就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太叔段又逃亡到了共国。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4)

不到黄泉 永不相见

因为母亲武姜也参与了太叔段的谋乱,庄公就把他她赶到了颍地,同时还发了句都誓:“不到黄泉,不相见也!”

可到后面,庄公看着别人有母亲孝敬,就开始后悔了。可自己发过毒誓,岂能失言,只能经常暗自神伤落泪。

此时管理颍谷疆界的一个叫颍考叔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以送贡品为名觐见了郑庄公,庄公好酒好肉的接待了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颍考叔特意的把肉留着,庄公不解,便问他为什么。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5)

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了,唯一没有尝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给母亲吃。”

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可我就没有啊!”

颍考叔明知故问的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然后庄公把事情的原委原因告诉了颍考叔,还说现在自己很后悔当初发的誓言。颍考叔回答,“您有什么担心的!我有一计,只要你叫人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庄公听后大喜,立马安排人手照办。隧道挖好后,庄公安排文武官员一同前往洞中相迎,于暗室里面见了母亲姜氏,两母子相拥而泣。

庄公为什么要和母亲见面(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也)(6)

其乐融融也

庄公高兴之余念起了诗词: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被冷落已久的姜氏随即附和: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

百善孝为先,武姜虽然一向不喜欢庄公,也曾犯过错,但作为儿子的庄公仍对母亲恋恋不忘。

为了能尽孝,庄公和母亲通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黄泉相见”,既实现了尽孝的愿望,也没有违背自己誓言,还为后人留下一断佳话,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孝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