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睡虎地秦简”,通过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大放异彩、万众瞩目。不过,近日老楚慕名前往湖北省孝感市云梦祥山博物馆参观,感觉这个如此重要的文物内容陈列见面不如闻名,颇多遗憾,让人不吐不快。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

云梦祥山博物馆外景

该馆用了多个展厅陈列展示“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发掘、发布,“秦简”涉及的主要内容,“秦简”所在的墓主人等。

遗憾的是,陈列展板多处打着“补丁”,而打“补丁”最多的地方,跟一个重要日期相关,那就是“云梦睡虎地秦简”发掘出土的日期。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2)

展板上除了日期问题,在秦简出土数量统计中漏写残片数量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3)

展板上张贴着卷边的“补丁”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4)

这块展板距离较远,光线较暗,拍摄较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到日期的修改

该馆多处展板显示,出土日期为“1975年12月26日”,这些展板上的“26”多是用白纸打印后粘贴上去的,字号大小不一,显示如此操作有先有后,有的纸片已经卷边,显然不是近期粘贴的。

堂堂一家文物大县的博物馆展板,仿佛成了小学生作业本挂在那里,涂改的痕迹历历在目。

除了这个日期的问题,陈列展板上,掉字、掉标点符号还有多处,这样的观展感受,老楚心里颇不好受。

在老楚看来,“云梦睡虎地秦简”至少在四大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绝不仅仅只是在文博领域。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5)

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的消息,震惊了当时的中外学术界

1.在考古领域,“云梦睡虎地秦简”位列“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在秦史研究领域,填补了秦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料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3.在中国法律研究领域,这些秦简大部分内容记录了秦代法律和案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4.在高等教育领域,因“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改写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法律教育,几乎所有大学的法律教科书均增加修订了“云梦睡虎地秦简”涉及的秦律。

5.在书法研究领域,“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书法,是对篆书向隶书转变的一种忠实记录,是我国最早的隶书——秦隶书法实物,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6)

云梦睡虎地秦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1975年底出土“睡虎地秦简”后,1989年10月,云梦县在城南龙岗六号墓挖掘出土秦简150多枚,内容系秦代的法律文书,包括田律、禁苑律等。2006年11月,云梦县在七十七号汉墓挖掘出土竹简2000余枚。

尽管“睡虎地秦简”后因保存、研究等原因,上交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古城云梦的这家博物馆仍然可以堪称“秦汉简牍圣地”,并不为过。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7)

云梦睡虎地秦简研究成果陈列

据老楚了解,云梦祥山博物馆的前身是云梦县博物馆,1983年3月经云梦县政府批准成立,老馆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2013年4月11日云梦祥山博物馆建成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

有丰硕的文物发掘成果,有陈列展示条件大幅提高的馆场设施,为何云梦祥山博物馆还要陈列打了“补丁”的展板呢?“补丁”下面原来认为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日期是什么时间呢?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8)

百度百科上关于睡虎地秦简出土时间的记录

老楚查阅“百度百科”的“云梦县博物馆”词条,发现一条记录:

1975年12月11号,墓出土1100余枚记录秦代法律等内容的竹简尤为著名,被列进二十世纪全国百大考古发现。

这条记录原文可能缺失了几个字,老楚觉得应是:(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1100余枚记录秦代法律等内容的竹简尤为著名……

不知道这条“百度百科”是不是云梦县博物馆(云梦祥山博物馆)提供,至少这个词条提供了一种出土时间的新说法,这样一来,线上线下的说法就是矛盾的,而从尊重历史的角度讲,只允许有一种说法是真实的。

既然,云梦祥山博物馆决定在陈列展板上对出土时间打“补丁”进行修改,应该提供新的陈列品,比如上级部门批准发掘文件的影印件,或有发掘起始时间的相关规定。考虑到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可能那时的文件不大好找,那么找到主持这项发掘工作的负责人的工作日志也行。考古人不可能不记日志,工作日志可以忠实地反映这件举世闻名文物的出土过程,当然就包括出土时间。

虽然,文物陈列是一个通过掌握资料的多寡,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但文物陈列也是一项以查有实据来反映文物相关情况的严肃工作,不应该给观众留下随意、轻忽的不良印象。

该馆在其它陈列方面也有一些瑕疵,就不一一赘述,老楚提供了部分图片展示。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9)

展板上文字和图片方面有点瑕疵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0)

馆内历史名人伍子胥的部分陈列也出现了打“补丁”的现象

云梦是个好地方,古云梦泽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秦统一前,这里曾是楚国王室的禁苑(狩猎度假的地方),还出过一位名臣令尹子文,三度出任楚国首辅(相当于丞相),伍子胥、屈原都曾在此留下故事;秦统一后,这里曾是秦南北和东西驰道(秦代的高速路)的交汇点,秦始皇还携子胡亥来此遥祭舜帝;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者吴禄贞也是云梦人……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1)

馆内陈列有屈原写作《招魂》的时代背景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2)

馆内陈列的秦始皇遥祭舜帝的浮雕壁画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云梦经过百余次的考古发掘,出土地下文物数千件,尤其是出土了秦墓竹简等一批国宝级文物。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3)

云梦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遗憾的是,这张图背后的文字表述也有错漏

为了切实展现文物大县的实力,老楚建议:

1.及时调整部分展区展板,主要是“睡虎地秦简”展区的陈列内容,更换打补丁的陈列品;网上的百度百科词条内容页应同步调整,毕竟眼下使用网络查询的绝对人数非常庞大,避免继续以讹传讹。

2.扩展“睡虎地秦简”陈列内容,在发现、发掘、发布等新增细节内容,同时增加“深远影响”板块。

如文物出土的细节,在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曾参与这项发掘的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陈振裕讲述:他看到秦墓中竹简大都呈现起初的卷起来的样子,只是串起竹简的绳子已经朽断,当即决定按照竹简卷起来的顺序,一根根抽出来编号,这一决定为后来较快厘清竹简顺序节约了大量时间。这个讲述的视频完全可以补充到展品陈列中来。

另外一个细节,是参与这个节目的嘉宾撒贝宁所说,他在北京大学读法律专业时,专门学过“云梦睡虎地秦简”涉及的相关课程。其实,不仅仅是北京大学,全国设有法律专业的高校的教科书均增补了这个内容,但1975年以前的大学师生就不可能在学校涉及这些内容。新旧高校法律专业教材的对比陈列,也可以纳入进来。

3.整理“睡虎地秦简”记录的秦律中与今天仍有现实关联的条文,在中小学校、社区、展馆内等地积极开展文博宣传教育活动,或者开发成撒贝宁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演绎的类似小品,寓教于乐开展宣传,这样走出博物馆或请到博物馆互动,让博物馆陈列的“国宝”焕发新的生命,牵手更多人一起守护、传承我们的文化根脉。

4.眼下,文博出圈演绎出新时代的现象级网红,先有故宫的文创,后有河南省系列文博舞蹈,近有化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创作者无一不是深深扎根文博本源,引申出新时代的表现形式。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墓主人喜,几乎具备开发成云梦祥山博物馆“国宝”代言人的所有优质条件:人生故事完整,三次从军,精熟秦律,工作勤恳……云梦祥山博物馆可以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征集这个项目的开发团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打开“秦今对话”。

云梦石碑(喊话云梦博物馆)(14)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墓主人喜的塑像

,